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摘要:为了解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的核心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制定正确的规划目标、完善规划流程实施等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准确定位区域规划功能,全面实施各项规划方案,不仅可以保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全面管理目标。结合我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的现状,可以看出,粮食安全的底线保障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的底线和生态环境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实施途径。
背景分析
从根本上说,国土空间规划是对特定区域内的区域进行开发和保护的时空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通过加强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现有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此外,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统一协调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完善现有自然资源规划体系,在提高现有国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
1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
1.1总体定位目标
所谓国土空间规划,是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组织的“多规合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土地规划功能定位的合理性,责任部门必须结合现有土地开发利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现状,制定正确的定位目标,为后续的活动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的现状,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有效地将地总体战略和功能区域战略结合起来,合理评估国土资源的环境可持续性,以此为核心,制定正确的空间规划目标,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环境治理[1]。
1.2明确核心功能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功能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区域体系,以确保资源开发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战略性。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和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优化城市布局,形成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并结合各空间利用现状,合理安排国土空间的开发,确保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
1.3加强科学规划
国土规划与空间管控体系的实施密切相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日趋完善,不仅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显著提高了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结合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可以看出,对重要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水平。
1.4优化治理规划目标
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以非农耕地为核心目标,加强土地治理规划,可以为后续治理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有关部门根据土地综合管理现状和各项管理活动,加强监督,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有关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加强环境治理,切实降低开发效率较低地区的能源消耗,提升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规划职能的分类不明晰
从我国空间规划的现状来看,一些职能部门的规划用途及导向存在差异。首先,空间规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定位。在国家部委和地方各级,三种主要的规划方案各自发展,即住建部的城乡规划、自然资源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发改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指导方向,具有各自法律效力和行政职能。其次,我国缺乏各级空间规划的综合管理和各级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行业计划进行管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迫切需要对自然资源在内的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明确国土空间的职能分工,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督方式并不完善
合理的空间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双评估”“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资源配置的科学性,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然而,土地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地区存在违法占地,私挖乱采、私搭乱建的行为,这往往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部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规划和管理的权威性得不到彻底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途径,全面优化既有开发途径、改进国土资源开发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土地规划目标、改进规划实施流程等,可以有效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龙,吴大放,刘艳艳,冯兆华.多功能视角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08):146-153.
[2]王伟,李牧耘,魏运喆,许顺才.政策链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配套政策设计与创新思考——基于既有主体功能区政策文本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7):40-48.
[3]杨恒,何冬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用途留白策略探讨——以广州增城区为例[J].规划师,2020,36(12):78-82.
[4]齐文东,于英虎,何剑枫,王红伟,朱丽佳.落实新版总规要求,高水平编制房山分区规划——《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年)》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19(6):39-42.
[5]李鑫,张琰.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适应性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策略及本土化:定义、理念框架与解读[J].中国园林,2020,36(4):73-77.
[6]向亚丽,杨浩锋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7(10):107-108.
[7]周岚,施嘉泓,崔曙平,等 .新时代大国空间治理的构想[J].城市规划,2018,42(1):20-25+34.
[8]周璞,刘天科,靳利飞.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J].生态经济,2016,32(6):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