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如何在大学生党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陈玉玲
  
电脑校园
2022年4期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一支有坚定初心和能担当使命的党员队伍。本文简述了大学生党员目前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大学生党员面临的挑战,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意义,进而提出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几点思考,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初心;使命

1 引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高校青年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要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12字主题教育总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双创育人、实践育人,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引导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

2 大学生党员整体情况

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更是一名党员,具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大学生庄严地站在党旗下掷地有声地宣读入党誓词那一刻起,大学生党员就拥有着双重身份和双重属性。而大学生入党都是经过高校基层组织的积极培养和严格考察产生的,他们是大学生群体里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在思想觉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都比普通大学生更加突出和优秀,有学者基于CHIP数据的分析得出党员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象征,反映大学生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等短期内难以考察的综合能力的结论。[1]总体情况下,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是值得肯定的。

3 初心和使命面临的挑战

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经济发展飞速,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国际内外形势愈加复杂,各种不良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大学生毕竟仍是青年群体,社会经验浅,缺乏意志磨练,价值观、人生观还不够稳定,他们的初心和使命难免会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理想信念匮乏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精神就会贫瘠,,思想就会得软骨病。现在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极其丰富的,在成长过程中也并没有经历过困难,在各种诱惑面前,容易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差异大[2]。在做重大决定时,大学生党员更倾向于考虑个人利益,缺乏为国家、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遇到困难容易选择退缩,需要用初心和使命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3.2 行为落实不足

有学者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党员对国家认同的认同度明显高,有着更高的政治追求,与党的宗旨目标、理想追求高度地保持一致。[3这是大学生党员具有的政治优势,但理论谈得再多,口号喊得再响,离开实践,缺乏行动,就像一盘散沙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永远只是散沙,不可能打造成令人震撼的沙雕作品。现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普遍是“90后”“00后”,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革命历史了解不多,缺乏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党员知行不一。大学生党员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用行动去实践、落实初心和使命。

3.3 职业规划模糊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党员具备着更全面、优秀的综合能力,本应到各行各业实现人生理想目标,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职业规划模糊,缺失家国情怀及爱国主义,考虑的多为社会地位、物质利益、稳定安逸及地域等因素,没能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命运及人民幸福相联系,就业观格局不够高[4],对职业选择存在误解偏差,倾向于寻找稳定长久的工作,比如报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和部门,而这些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招聘启事中,考虑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也会出现“中共党员优先”等字眼,加剧学生党员就业范围狭窄、单一,缺少理性规划职业生涯。

4 用初心和使命促党员发展

正如在前文中提到,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他们的初心和使命面临着挑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党员重新定初心和担使命。帮助大学生党员学理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溯本根源,做一名优秀党员。自觉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到基层、到中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为当地人民谋幸福,让青春汗水洒落在最艰苦的岗位上。

参考文献:

[1]谢炜烨,杨婷,陈炫,汤学良.党员身份对大学生就业收入的影响探析——基于CHIP数据的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3):1-3.

[2]许如玉.增强大学生党员初心意识的路径研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视角[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1):55-57.

[3]杜兰晓. 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汪玉婷,李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大学生党员就业观的影响探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01):86-88.10.15921/j.cnki.cyxb.2021.01.029.

[5]刘浩,张帆.大学生党员核心素养培养的立场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54-55.

[6]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4-9.

[7]查美云.大学生党员“双创教育”参与现状调查报告——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224-225.

[8]黄玉亭,翁楚歆.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9,(30):91-92.DOI:10.16400/j.cnki.kjdkx. 2019. 10.042

作者简介:

陈玉玲(1991.12),女 汉族 浙江温州人,硕士,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