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少先队 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作用研究

蔡蓉 李金艳 丁子唯 张明钰 韩媛媛
  
电脑校园
2022年5期
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少先队作为由党创立且负责领导的由中国少年儿童组成的群众组织,可以起到对少年儿童政治信仰进行启蒙、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以来,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以及实践教育面临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少先队组织作用、“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教育、自主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等三方面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

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少先队是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在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引导,将少先队员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及建设者的过程当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为少先队活动的充分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双减”背景下的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以及实践教育出现了一些阻碍教育实效提升的新问题,少先队组织无法将特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解决问题、调整策略,才能强化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将少年儿童仅仅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一、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分析

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启蒙教育、自我教育、集体教育、实践教育等几个方面。第一,少先队起着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依托少先队教育,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可以将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拥有正确政治价值观的四好少年。第二,自我教育是少先队所强调的。自我教育是少先队员自觉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教育,自我教育可以将少年儿童的主体性、潜能成功挖掘出来,进而促进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正确引领下获得自主全面的发展。第三,少先队组织可以依托团队组织将集体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少先队这一有领导、拥有明确目标、有组织有纪律的温暖的集体当中,少年儿童可以接受集体生活的熏陶,在集体生活中进行磨练,他们在少先队集体当中彼此关怀、互相鼓励、彼此监督,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1]。第四,作为一支由少年儿童组织而成的队伍,少先队是朝气蓬勃的。少先队组织可以发挥出实践教育的积极作用。实践育人是少先队所注重的,少先队的实践活动重视内心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又可以贴合少年儿童的切身需求,为少年儿童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途径。依托少先队实践活动,少年儿童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文化知识、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还能学会对社会上的各种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总而言之,在少先队组织的实践活动当中,少年儿童可以体验到社会人所需的种种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少先队组织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组织形式上而言,虽然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动也在轰轰烈烈开展,但部分少先队不讲队性,开展的组织教育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并且少先队员在参与组织活动当中的组织纪律观念也不强。第二,少先队辅导员素养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兼职,他们原本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缺乏系统的培训,既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缺乏一定水平的政治理论素养,他们自身对当前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就缺乏应对经验,自然更无法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引导。第三,“双减”背景下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阵地单一,主要集中在校内,组织教育依托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少先队活动助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功能自然更是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自主教育存在的问题

“双减”实施以来,少先队自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由于辅导员缺乏活动组织技巧,少先队员进行自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自主教育,少先队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由于兼职少先队辅导员是目前中小学校的主力军,他们虽然在常规活动组织方面游刃有余,但在自主教育活动组织方面缺乏组织技巧,自主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单一化严重,仍沿用课程讲授以及表演展示的传统活动组织形式,这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自主教育活动无法将那些“10后”少先队员的参与热情成功盘活。学生活动参与不积极,活动效果自然不佳,无法将少先队员的归属感以及多样性思维激发出来。再者,目前少先队针对自主教育构建起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单一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最常采用的学生评价方式,这种落后评价方式无法将少年儿童的进步性充分体现出来。

(三)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育是组织教育以及自主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在实践教育中少先队员才能成功将知识转化成为丰富的体验,红色基因也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少先队活动的育人功能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目前少先队实践教育主要以思想灌输、认知积累、行为模仿、环境熏陶以及集体教育为主。思想灌输、认知积累与集体教育固然可以起到帮助少先队员完成知识积累的作用,但由于缺乏“落实”,无法为学生提供在亲力亲为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及创新创造的契机。另外,简单的行为模仿与单纯的环境熏陶虽然做到“实践”、凸显环境育人,但学生仅能模仿其行为、体验到这种良好氛围,他们却因为缺乏辅导员的点拨引导,无法从这种实际行为中获得思想的升华,行而不思,自然更难依托实践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多元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在“减负”背景下,少先队工作更需要进行创新。少先队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采用恰当的少先队教育实施策略,通过多彩的活动增强少先队工作活力、充分发掘少年儿童的潜能、提升少年儿童素养,将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先翱.论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四个特征[J].中国德育,2019(13):34-37.

[2]王文都.浅谈农村小学少先队自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1(4):225.

[3]范留琴,吴霞红.论利用少先队活动推动少先队组织教育[J].成才之路,2019(31):18-19.

[4]周昀力.少先队组织教育与少年儿童个性化发展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12):311.

[5]徐珊珊.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与实践教育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4):19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