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之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
摘要: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都会在长期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管理习惯与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随着教育体系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为建设文明友爱的班集体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当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对其具体管理行动实践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给农村小学班主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他们思想观念萌芽的时期,此时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及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及生活影响深远。一般来说,在学校,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而众多学生组成了班集体,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善于创新,持续优化自身的管理工作,以促进小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为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滞后
部分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滞后,抱着“教师高高在上而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想法,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个性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其以后的集体学习和活动。部分班主任认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并且是非观念不强,因而倾向于采用强制性管理方式,企图在强制性管理中实现班级管理的秩序化、正常化。但事实上,学生在强制性的指令下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把遵守教师指令及班规班法落实为自觉行动。此外,部分班主任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不注重与学生沟通,没有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各自认知特点与个性的个体;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内心需求,没有使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起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和执行命令;没有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善于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民主管理或自主管理,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标倡导的生本理念要求,致使班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推进,学生个体得不到有效发展。
1.2 管理模式单一
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习惯性地采用强制手段管理学生,他们相信只要抓得严,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重视因材施教,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致,甚至出现厌学等行为。还有部分班主任片面地认为,班主任与学生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只要班级工作能够按班主任的意愿有效推进,能够完成相关班级事务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导致班级管理机械单一的重要原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缺乏有效的道德教育,不善于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部分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展开相关教育活动时,仍然采用教师灌输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也不能形成班级主人翁意识,自然不会自觉接受班级管理与教育。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应遵循多样化原则,要从学情出发,选择多元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3 班级管理粗放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在农村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尤其是生活管理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动态,必要时应予以特别照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囿于种种因素,班主任很难照顾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比较粗放,难以实现个性化管理,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效果,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缺乏父母关爱的群体,由于远离父母或不能与父母经常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制订留守儿童个别教育计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实现因材施教,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转化,使留守儿童能够积极融入班集体当中,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增强其对班级的归属感与向心力,使其能够快乐阳光地学习与生活,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2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通过加强家校合作、优化管理环境、实施精细管理、建设班级文化等方式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2.1 更新管理理念
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应以一种真心换真心的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利用肯定、鼓励等正面管理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当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不佳或者成绩下滑时,不应马上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应与其交流了解原因,并制订相关规则,引导学生按规则办事。只有当学生产生了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从而改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成效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深入研究,探索班级管理优化策略,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优秀班级共同体,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陈晓倩.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94.
[2]李敏娟.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20(11):200.
[3]井影,郭洁,范琳,李佳钰,李轩.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