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与分析

刘秋面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0年16期

摘要:时代在不停的发展与进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良与创新,摒弃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套用开头结尾公式、统一沿用模板写作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养成阶段,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会萌生很多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在遇到此类情况时,首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问,其次了解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后期文学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162

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作文教学内容、学生生活认知、作文立意选材、作文构思表达等作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展开深入研讨,为学生准备更多学习角度和提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作文提醒和启迪,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形成作文综合能力。作文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现实有更多把握,针对学生作文心理需要作出规划和引导,以提升教学引导水平,让学生顺利进入作文实践环节。

一、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阅读量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兴趣是实现实效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学更加提倡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将小学生看作亟待发展的“人”,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等借口搪塞,把控课堂整体走势。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客观认识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发现作文教学中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学生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在其作文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介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条件允许的学校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搜索一些趣味性强、篇幅短小、极具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将思考成果内化,经过润色加工后,以文字的形式重组表述出来,这就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摒弃传统作文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在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写作兴趣,这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只有学生的素材储备量达标了,写作过程才能十分轻快,以往抵触、逃避的情绪逐渐消失,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开始文学创作。

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作文对接训练

学生作文操作需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理性把握,针对学生学习需要作出引导策略调整。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作文操作时,需要充分观照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对学生生活经验有更多启动策略,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生活场景,展开针对性思考,提炼出作文写作的灵感,以提升作文训练效果。在教学《习作:小小“动物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然后给学生做出提示:将家人比作一些动物,这是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我们的家人都有个性特点,与我们熟悉的动物有一定相似点,仔细回忆一下家人的个性特点,在学习小组中展开交流,然后再进行习作训练。学生开始阅读相关内容,对这个作文选题充满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讨论之中。有学生说,爸爸好吃懒做,每天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一点很像猪。他还不讲卫生,臭袜子到处扔。也有学生说,妈妈就喜欢唠叨,整天不住嘴地说话,这像不像麻雀……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对话,给学生进行个性指导,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外部的相似点,还要注意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内部发掘,这样才能写出更深刻的意义。学生再度展开思考,习作学习进入佳境。教师为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的引导,成功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因为对家人最为熟悉,其生活认知发挥了作用,教师抓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其习作引导获得更丰富成果。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这是最需要珍视的写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个性表达,进行作文创新训练

作文带有创造性,不同群体学生对相同作文内容有不同见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个性追求作出相关引导。特别是作文表达方面的指导,要凸显学生学习个性追求。个性表达是作文教学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更多的个性追求权力,学生作文会呈现千人一面的局面,促进学生个性追求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引导的最重要策略。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个性语言范例,让学生仔细体会,然后自觉建立自己的个性语言特质。学生作文语言有个性追求,这是学生作文最基本的特点呈现。教师教学中引导需要有更高贴合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作文语言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游戏形式。如:逗笑游戏、贴嘴巴游戏、木头人游戏等。为让学生对作文构建有明晰思路,教师选择了两篇范文展示给学生,在阅读这些范文时,教师主要从个性表达角度进行引导:每一个人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喜欢灵动,也有人喜欢朴实,特别是涉及到人物描写,其语言特点会表现得更为真切。你喜欢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学生针对教师引导展开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学生进入习作操作阶段,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对待。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评价操作。学生都能够积极做出回馈,作文学习进入另外一种境界。

结束语

作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作文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引导需要有观照意识,对作文内容、作文立意、作文构思、作文表达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为学生做出最为适合的引导,以成功激活学生作文思维,形成崭新作文激发动力。作文训练体现系统性、长期性,教师作文引导也需要提升针对性、科学性,为学生做出最为及时的启迪,可以获取最理想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桦.试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00.

[2]王晓飞.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02):159.

[3]周薇.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9(A3):45-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