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董立勋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0年21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085

教育技术就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但是,现在教师许多不是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而是“滥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运用过了头,甚至出现教师教学课件依赖性走。这种现象极大限制了师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隐藏了部分书写不佳的教师的基本功。

我们在平时的听评课教研中常常发现一部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中小学教师,书写水平非常差,逢到公开课就是多媒体,看不到粉笔字,看不到简笔画。查阅学生的作业和批阅评语,实在不敢恭维。他们经常多媒体用的多了,字写的少了,就不大好看了,干脆就不写了。我国现行的办学条件还没有先进到所有的课堂都用多媒体上课、做作业的程度吧。学生总是要课堂记笔记,课后做作业的。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学生的作业的方式还是以纸和笔为主。经历了中小学十几年的传统作业训练,书写基础还如此差,这只能说一直以来他们的学习明态度不够端正,思想上不够重视书写,做事不认真所造成的。这样的教师怎样能培养出基本功过硬、素质过高的学生呢?

二、多媒体教学成了部分普通话水平不佳的教师的避风港。

这主要表现在部分近50岁左右的中老年教师身上,当然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如今50岁左右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幼儿园童年的教育历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一开始就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汉语拼音教育,历史原因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就算当初没有专门学习过汉语拼音,在从教20多年的语文教学后,还没有掌握汉语拼音,普通话水准还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只能说明你“重视不够,训练太少”;或者是缺少语言的敏感,没有语言的天分,不太适合做一个语文教师。

三、多媒体教学致使部分教师和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和依赖性。

曾几何时,我们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只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资源共享,把授课内容制成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这样一来,不但赢得了教学时间,而且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时尚、省时、高效”。但是知识的烙印往往是“烙”在了老师的课件上,却没有“烙”到学生大脑里。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些“懒教师”的感召下,“懒学生”也成倍增长。不少学生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只猎奇新鲜的东西,却懒得去记笔记,懒得去背课文,懒得去做作业,更懒得去把字写好。对学生来说视觉的冲击和审美享受,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感官刺激和好奇心。但长期“滥用”多媒体教学,也造成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形成了师生的思维惰性和思维依赖性,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多媒体教学影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感情投入。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课上师生的交流应该更是密切。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师要操作各种设备,造成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机器呈现,客观上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容易被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不到肯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另外,在教学中过分追求、频繁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反而会影响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感情的投入、削弱文学作品的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缺少了对作品的感悟、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说不是个遗憾。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双刃剑,虽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些局限性,但绝不是反对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总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加以整合。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理念的整合。多媒体课件是必须的,教师的循循善诱更是必要的。比如,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导入课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注意力,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用课件展示和煦的春风,自然的美景,浓浓的亲情,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幅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然后抓住文章主题“尊老爱幼”,配合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几个人物,散步时产生的分歧,最后的决策和行动等,让我们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体会到生命的美,读至最后,学生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原则的整合。传统语文教学法曾经限制许多人的思维,但也给许多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人以教益。传统教学中“学”与“习”的原则、“学”与“思”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等等至今依然有用,而且有必要继续发扬光大。这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例如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教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普希金。教师要让学生挑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切忌对课文进行冗长琐碎、毫无意义的分析。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群体的整合。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至高无上地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以教为中心,“你写我记,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片面强调成绩,忽视了育人,致师生关系疏远。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教师越来越关注和思考师生关系问题。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模式,大胆地尽可能地让出时间来让学生当主角,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且积极性推动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设计者、合作者;教师是水源,信息平台;师生平等,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跟学生一起学习,跟时代一起进步。多媒体的介入,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新时代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滔滔不绝的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平台。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教学的基本法则。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不能代替其它形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多媒体教学当属于教学方法中的“直观演示法”,只是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诸多方法中的一种。也许,多媒体教学是当今及其今后较长时间内主要的教学形式,但它绝不是惟一的教学形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决不能完全替代我们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适应实际需要,特别要重视直观性、量力性、发展性、巩固性、自觉性和因材施教等重要原则,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发挥其效能为课堂服务。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任何夸大其作用,甚至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适当适度,它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语文教学的助推器,切不能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绊脚石。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