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日语教学“互动式”授课与“Can-do”评价体系在标准日本语中的应用与探索

时平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1年32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高中日语教学课堂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导致学习的知识浮于表面,没有形成正确架构,难以真正掌握。“互动式”授课与“Can-do”评价体系将教学课堂升级为创意课堂,既能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智慧,又能更加实效地传授知识。本论文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模式与“Can-do”评价标准在标准日本语教材中的应用与探究。

关键词:互动式授课;Can-do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标准日本语教材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初期内容浅显,入门容易,每课的语法精炼,容易理解;日文汉字标注假名,利于初学者阅读,出场人物、故事情节与主题相称。单元末有“阅读文”、“实用场景对话”、“日本风情”等板块,用插图直观地呈现对话的场景、词语的实物和日本的生活、社会等情况。

二、日语“互动式”授课

“互动式”教学课堂在高中各科早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而高中日语在黔东南地区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教学方式的把握上不够纯熟,学生无法做到有效学习。而互动式教学讲教学课堂升级为创意课堂,既能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丰富的教学环境,互动式课堂在于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潜能,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三、“Can-do”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

2009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提出了“Can-do”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Can-do”意指“能做”,利用所掌握的日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活动,“Can-do”理论体系能够用于设定学习目标、评价学习成果等等。“Can-do”的三种阶段为“基础阶段的语言使用者、独立的语言使用者、熟练的语言使用者”。更有细分层次用以对学习者进行客观评价。高中日语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即可根据“Can-do”体系进行设立。

“Can-do”倡导ARCS教学模式。ARCS教学模式是通过提高关注力,建立关联性,提高自信心,形成满足感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上缺一不可。

四、“互动式”授课与“Can-do”评价体系的应用与探索

互动授课合作学习强调对等,对话,创造。学生间平等对话,共同创造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创设正确的语言情景,脱离情景来学习语法和词汇都是不可取的。以《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第17课“わたしは新しい洋服が欲しいです。”为例。本课的重点语法是“~が欲しい、~たい”。

1.结合课文创设情景

本课应用课文提及了重要的日本文化“初詣”,“初詣”文化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但却是必知的文化。“初詣”可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引入重要的语言情景。

首先,把学生进行分组,分为5组。课堂上,教师播放与“初詣”相关综艺采访的片段,大约2分钟,不宜过长。以此向学习者更加直观地展示“初詣”。其次,在黑板上提出与视频相关的问题:1.“初詣はなんですか。”2.“人たちの願いはなんです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再根据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发言,用以训练学生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Can-do”的基础阶段的A1水平基准要求“能够进行非常简短、重复的表达”。本次互动问答为学生创设了日本“初詣”的语言情景,丰富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新的知识点也随着新的文化一起流入学生的脑海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视频中人们的愿望有什么? 有目的性的观看采访片段,训练思考能力

回答 分组进行回答,训练口语水平 能够进行简短、重复的表达

2.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点

教师将视频中关于“新年许愿”的采访对话扩展开并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从对话中发现新语法点的正确用法,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向学生进行设问,让小组通过教师展示的采访对话来自行寻找和验证“たい”的正确接续形式,加深对知识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帮助学生提升对枯燥语法的注意力,培养日语自信心与获得正确答案后的满足感。

3.小组活动巩固新知识

学习到新的知识点以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式表达训练。通过小组活动检验学生“Can-do”的输入到输出实战能力。

首先,给学生一张图表。图表内容为“日本高中生将来希望从事职业的调查表”,表上分别标出每个职业的平假名,以适应学生的词汇水平。此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观察自己与所学习语言国间同龄人思维不同之处。

同时活动要求学生以此表上的职业为依据,分小组讨论,调查并记录你的组员们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并简短的说出原因。表达要求必须用到所学习的“たい”句型。

4.“Can-do”评价体系的应用

参考“Can-do”理论对多学生表现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初级学生水平,可要求达到“Can-do”理论六个水平中的基础阶段的语言使用者水平,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成为独立阶段的语言使用者,促成学习者的日语综合水平不断由低至高发展。

“Can-do”基础水平阶段分为两类:能够读出非常简短、重复的表达和经过练习,对身边话题能够进行简短的基本介绍。可以此为参考目标,制定课堂评价表。教师可与各组学生共同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分数为1-5分。

表达流畅在于小组讨论和发言时能否能流畅使用日语表达;观点明确意为表达出来的小组观点是否准确清晰;合作理解考察小组间合作学习是否促进学生间交流理解能力;而文化素养意在观察学生对新接触的日本文化和中日差异是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5.互动式教学成果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听说的能力,通过一周的互动式授课以及“Can-do”师生评价,各组日语听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下图:

A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经过互动课程训练,听说能力有很大提升。

B组学生基础较A组弱,通过课程训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C组学生举出较弱,经过训练,听说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D组学生基础比B组稍弱,但进步很快,学生性格开朗,教学效果最显著。

五、新课堂探索小结

社会的快速发展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互动式”授课与“Can-do”评价体系的应用,使教学活动的形式得到丰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讲”与“听”。而新引入的课堂互动,口头发表,合作学习,文化交流等教学形式,将是改变学习日语这单一模式的途径。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讨日本文化,发掘正确语法,解决教师问题,积极与同学交流,增加集体意识,充分锻炼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改变了沉闷,散漫的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减轻教师授课负担。

同时,教师个人水平也是实践的关键因素,“互动式”授课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素养,对教材的深入了解,课堂的把控能力等,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新课程改革下的日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组织,协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持续的自我学习和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际交流基金. JF日语教育标准 2010--利用者指导书,国际交流基金,2010

[2]刘兆芳 纪微 卜小恬,《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初 级)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考试周刊,2011.11

[3]孙秀云.“Can-do”体系在日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可行性论证,中国海洋大学,2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