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整本书阅读的一次尝试
摘要:整本书阅读将成为语文教育界共同的追求与探索,这是我国语文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次变革。要想真正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还需要克服困难,执着地进行探索和实践。《红楼梦》作为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我于是以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为例,进行了一次整本书阅读的尝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来训练阅读的方法,如:略读法、跳读法。并且学习整体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特征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多种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会客观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①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②培养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略读法、跳读法。
教学难点:
探究和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而培养整体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特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说过:“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其实这句话不是他原创的,而是根据《三国演义》读者说的“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改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女曹操——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在曹雪芹写前八十回里,写到王熙凤的就有五十二个回目,远比宝黛钗的笔墨多。由此可见,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无人能及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探究。
(二)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后面的附文简要分析,并填写下列表格。
1、研读第一个文本《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有关描写。
(正面描写:装扮:色彩艳丽、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面相:狡黠、阴险、有城府;语言:口齿伶俐、一石多鸟
侧面描写:张狂放肆、讲究排场、煊示身份;(贾母)凤辣子:性格泼辣)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从剩下的文本中选择一到两个文本赏析。
(刚刚我们已经初识了王熙凤,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整本书,去说说你们还看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点?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个中心发言人,来展示你们组课前的探究成果。)
(三)课堂活动:配音秀,加深对人物性格的感受
模仿《声临其境》节目,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第一集王熙凤出场的情景配音。
(这一部分王熙凤的出场被称为《红楼梦》中最精彩的亮相,我们现在就模仿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节目《声临其境》,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第一集王熙凤出场的情景配音。我们先来看下原版。大家会发现我们一共需要几位同学来配音呢?没错!就是五位,分别为王熙凤、贾母、林黛玉、探春、王夫人配音,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地来尝试一番?
(评价:很不错!把握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为王熙凤配音的同学,让我们可以通过“闻其声,而知其人”,他笑得可怕,哭得虚伪!总之,很有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刚刚同学们归纳王熙凤很多的特点,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是从哪些方面归纳出来的?
其实我们在做题时,我们还会遇到一种题,就是问性格特征的,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概括呢?对!也是从上面这些方面概括。不过呢,两者又有区别。老师设置了一个游戏,检测一下大家是否能很好地将两者区分开来。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两位同学上来玩游戏。)
(五)游戏环节: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人物形象要大于人物性格,具体来说,形象特征是等于性格特征+外貌+身份+地位+特长 希望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将两者区分开来。
结语
在王熙凤的典型性格里既装着天使又藏着魔鬼。我们今天主要分析了王熙凤复杂性格中魔鬼的一面,即她那泼辣狠毒、工于心计的个性,但凤姐也有重情重义的一面,她孝敬贾母,关爱众姐妹,就是对她那总是出轨的丈夫也是恩爱忠诚的,至于对女儿巧姐,更是一个慈爱有加。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再去阅读《红楼梦》,去认识一下更全面的王熙凤。
(六)课后练习(任选其一)
1、面对读者与书中人物的评与议,如果你是王熙凤,请你写一封申辩书为自己申辩。
2、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塑造人物,你会从哪些方面表现他的性格?
他人的评价:
1.冷子兴说王熙凤……
2.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
3.小厮兴儿给了王熙凤一个既全面又生动的评价……
4.秦可卿:“婶婶(王熙凤),你是……”
教学反思:
(一)可操作性要强
在确定研究方向、实践方式以及书籍体例时,我尽量以“实”为中心,无论是“作家作品简介”还是“教学价值分析”,都力求明了清晰,方便借鉴:在“教学目标预设”以及“教学内容推进”上,则根据一线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改和调整,力求源于实践,少一些瑕疵,多一点完美。
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是复杂的,很多红学家也对王熙凤情有独钟,爱恨交加。因此我确定了教学目标是“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并由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的人物个性特征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回目的文本。
(二)要让学生有兴趣
要充分调动智慧,让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因此,我先布置学生在高一寒假期间在家观看1987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并且在高一下学期在班上每周二下午的校选课上带着学生一起赏读《红楼梦》中的经典回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红楼梦》的熟悉感和兴趣感。
(三)书目要经典且多样。
在选择书目时,要力求种类多样,文史哲俱全,古今中外的经典昔有,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为老师铺设驰骋的舞台。所以,要从王熙风的性格特征分析,去窥探《红楼梦》丰富而广阔的阅读世界。这次虽然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一次尝试,之后我和学生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文学经典和必读书目,如:《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呐喊》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人物论》《王熙凤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
[2]李希凡.《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论》,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
[3]周思源.《人性异化探凤姐》,中华书局,2006年
[4]吴宓.《王熙凤之性格》,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5]蒋雁鸣.《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
——————————————
*作者简介:吴文秀(1990年1月——),女,汉,湖南郴州,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本篇系编号为:XJK19CJC053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