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一轮教学改革之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素质教育得以落实并且开花结果的必经之路。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较为基础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的内容。本文以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契机,以此分析对应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素质教育的发展促使我国教育必须逐渐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向靠拢,则需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入手。但实际上,就我国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说,并未充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且有部分教师也并未加以重视。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以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研究教学策略,就显得意义鲜明。
一、变零为整,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通过对本校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觉得学习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难度大的原因在于:知识点太多,难以理解和记忆;化学方程式变化多又显得复杂,记忆起来非常麻烦;各知识点间联系不够紧密,结构比较松散。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学生是在初中老师“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中成长起来的,需要的知识点已经由老师给他们整理好,自身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化学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增加自我归纳总结环节,在学完每种元素对应的物质的性质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画出该种元素对应物质的思维导图;将所有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进行对比,总结出学习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特有学习方法;学完必修 1第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与选则性必修 2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规律,总结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元素推断。学生一旦构建好自己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体系,呈现在他面前的化学知识不再凌乱不堪,而是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将大大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利用对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宏观认识到微观探析的表征,也建立了模型认知。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容量及精彩程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变枯燥为生动。
比如,高一学生学习“氢气与氯气反应”、“钠与氯气的反应”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最容易掌握的是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而对反应的机理会觉得比较抽象,这是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主要就是靠感性认识,并没有深入探讨其深层含义。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时电子的得失、共用电子对的形成等实际过程。如果用多媒体来辅助展示这些结构与过程,用小黑点代表电子,用球表示原子核、原子、离子等微观结构,用 flash 软件制作反应过程的三维动画,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比较老师枯燥的语言,学生更容易接受 flash 动画展示的多彩的动画效果,印象也更深刻,一旦学生在脑海中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形成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对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形成了理性认识,他们就再也不会觉得化学抽象难学,相反会感知化学的趣味。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留以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复习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反思总结。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让学生更为容易将宏观转为微观,又将微观具象化为宏观,从而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对本校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对学习化学感到迷茫的原因在于不知道“除了考试,我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化学教师在历经多年的教学经历后,对教学过程已经失去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他们在教学时只会功利性的重视化学概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往往忽视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强调了化学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将生产生活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这样学生也不自觉地将化学知识代入生活中,更能体会化学之美。
例如我们在讲授碳酸氢钠(小苏打)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引入馒头店用小苏打发面这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过程,使用了小苏打发的面蒸出包子馒头来比较蓬松,有松软的口感,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碳酸氢钠对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是由于面团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酸,碳酸氢钠作为弱碱性物质,可以在中和酸的同时产生水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改善馒头的口感。两个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面团的包裹,不能顺利逸出,受热时在面团内部自由移动使得做出来的馒头变得松软。又比如可以引入通过灼烧来鉴别化学纤维织物与动物毛发织物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化学是非常有用并无处不在的。学生通过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完全离不开化学,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保护环境及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可以感受生活中化学世界的奇妙,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可以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结论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立足于基础知识体系开展针对性教学设计,为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从教材基础内容出发,结合高中生特定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诸如生活化情境创设等方法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竞楠.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智力,2021(12):113-114.
[2]何章斌.感悟化学,多元教学——论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氛围的构建[J].智力,2021(11):117-118.
[3]陈秀君.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设性探讨[J].智力,2021(11):137-138.
[4]张培.上海市高中化学教材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用途的编写特点[J].化学教学,201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