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比较阅读法,引领初中语文高效教学

刘燕飞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1年47期

摘要:与一般性的阅读活动相比,运用比较阅读法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在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还是在观点解读的深度和多元性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重 视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增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价值十分有效。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比较教学理论,探索更为积极有效的比较阅读活动构建方法,解决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教学法应用不足和不当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理论研究;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阅读课堂价值的提升对于助力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至关重要。比较教学法恰好是一种能够有效助力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价值提高的课堂组织与推进方法。用好比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将会以更开放、更系统、更灵动的姿态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比较阅读是-种较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方法,但在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大量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其一,大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使用比较教学法的概率不高,他们认为初中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很难顺利进行比较阅读活动,且比较性阅读课堂把控难度大,教学任务落实困难。

其二,教师在选择比对性文本时随意性强,对于如何选择比较阅读内容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的认为应该选择主题相同的同类文本,有的认为应该选择手法、风格相似的文本,还有的认为应该选择人物形象相似的文本。

其三,在进行比较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比较阅读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设计,在组织各类比较阅读活动时并未提出明确的比较阅读目标,在比较阅读活动设计、方法选择上也比较粗糙。比较阅读活动的雷同性高,指导过程中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很难在多次类比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成长感悟,也很难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其四,初中语文教师设计得比较阅读活动多以课内阅读为主, 很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设计比较阅读活动,比较阅读范围狭窄,没有完成对比较阅读这种较为科学的阅读方法的类比指导,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和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丰富文本选择形式,扩大比较阅读范围

在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类型和文本相似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文本选择。在以文本类型为核心进行比较阅读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细化文本要求,从而增加比较阅读文本之间的相似性。比如,在寻找文本《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材料时,既要看到它是一篇散文,也要看到它是一篇古代文言 游记类散文。要紧扣其作为游记类文言写景散文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比较阅读材料。在以“相似性特征”为核心筛选阅读文本时,可以从主题相似、描写对象-致、人物形象相似、文学风格相似、文章结构相似等多个方面入手, 对个人掌握的文本内容进行类比筛选,以拓宽个人的比较阅读文本选择范围,降低比较阅读课堂构建难度。比如,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可以根据对象-致的原则,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作为比较阅读文本。

(二)明确比较目标,选择比较方法

比较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需要明确的比较阅读目标做指引。比较阅读材料是我们选择阅读目标的依据,不同的比较阅读活动指向的比较阅读目标不同,-般可能出现如下目标 :

1.指引学生发现某个知识点。

这-类型比较阅读活动目标较小,选择阅读材料也比较简短、精致,可能出现在一篇文本中 ,也可能存在于多篇文本之中。一篇文本中多见于前后文比较阅读,而多篇文本中则多见于同类词汇、同种方法的运用片段。比如《木兰辞》中“窗”和“户”的对比分析;《桃花源记》中“落英”和《己亥杂诗》中“落红”的辨析。

2.指引学生发现某种文本的写作结构,帮助学生累积间接写作经验。

这种比较阅读目标活动大都出现在同题材文本的阅读中,旨在通过学生展开同题材文本阅读分析,掌握更多的文本构造形式。比如,在对散文《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本的阅读指导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本在结构.上的同异之处,从而领悟写散文的不同构造方式,更明确地掌握两种观点的展示方法。

3.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某位作者,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

这类目标常见于诗歌解读之中,特别是在对前后期作品存在明显风格变化的诗人的了解和学习中,比如李清照、苏轼等。这类对比突出纵向对比,重视展现不同写作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变化。

4.锻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领略不同的观点。

这类目标见于对同类事物的分析,比如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卜算子咏梅》等。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确定的阅读指引目标不同。在处理不同的阅读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比较阅读目标记录,注意各个比较阅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提升比较阅读活动的系统性。

(三)优化活动推进方法,丰富比较阅读形式

比较阅读活动的推进形式是多样的。首先,在尊重初中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以提问法、表格提示法、小组合作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构建比较阅读课堂,从对比较阅读引导方法优化上入手,提升比较阅读质量。其次,除了可以组织课堂阅读活动之外,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整本书阅读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书中某一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在假期引读中,可以选择具有对比价值的两部著作供学生阅读。这样既能将比较阅读理念渗透到课外阅读中,也能丰富比较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好地渗透比较阅读的思想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改革探索中应该被重视和利用的新方法。重视并利用好比较阅读法,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将会获得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阐述[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93-94.

[2]王丽雅.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13-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