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李佳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1年63期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辟展镇中心学校

摘要:“欲事立,须是心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教育理念。语文深度学习强调对语文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文章从教学一体、实现学生自主深度学习,聚焦课文、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内容,拓展延伸、开辟语文深度学习边界三方面对思政教育视角下的语文深度学习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渗透工作,并且能够围绕着学生在当前这一阶段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思想认识情感发展方面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小学教育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社会大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责无旁贷,更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应有之义。

一、教学一体,实现学生自主深度学习

思政教育视角下的语文深度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能浮于表面,都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从而让教有所依、学有所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还处于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有效的深度学习。

1.强调课前预习,重视课后复习实际课堂教学活动历来被视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但是,教师要想仅依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把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透彻,同时还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实现深度学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有效实现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教师必须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文言文两则》的实际教学活动为例,《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这两篇小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和勤学苦练的精神都值得学生学习和发扬。但是文言文语境下的课文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这两篇小故事,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基础知识,如生字、生词就是预习阶段学生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有些字词学生可能会读会写,但是在古汉语语境下,它们会有新的意思。因此,学生只有预习好基础知识,为实际课堂学习做足准备,实际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2.会教会学会讲,促进深度学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形成固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模式。随着语文深度学习的开展,这种以传授具体语文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活动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实现语文深度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深度语文学习不仅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还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教师要主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深度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能够自主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并把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时,本单元主要以读书为主题,涉及到古今中外多个和读书有关的故事,如《古人谈读书》是从古典名著中寻章摘句,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好方法。而《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两篇课文则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谈作者的阅读体会,涉及到许多作者童年时期回味无穷的读书经历。这些文章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都很适合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课文中较难理解的生字、生词、句式和段落,帮助学生打通自主阅读的关卡。

二、注重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的渗透中思想政治教育如果

脱离了现实的生活环境,就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教育效果丧失,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取得既定的成效,这样的教育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学科这样一个框架之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更是要注意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进来,让小学语文教学自身做到生活化,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充分体现。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非常注重生活化理念的融入。在教材的课文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都会很好地考虑到如何将生活化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特别是在很多难以做出抉择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从语文课堂上获得作出选择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说明我们的思政教育渗透是有效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加强课堂的设计,特别是课堂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既要有创新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又要具备很强的生活化的特点,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未来有更加明确的定位,让自己心中有目标有希望,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人。

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工作需要教师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设计,要能够考虑到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具体的特点和需求,能够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具体的表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更是要从教材出发,将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活动,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塑造远大的理想,有更强的成长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夏丽.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学[J].小学时代,2019(36).

[2]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23).

[3]曾梨花.文以载道,潜移默化———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36).

[4]邱彩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打开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20(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