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其重构

张梦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1期
武汉工商学院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传承文化。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培养的佼佼者,更是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担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然而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深入,文化碰撞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文化自信缺失以及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长此以往必定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当代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改善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对策,真正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自信缺失;自信重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社会。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文化自信是我们抵御外来文化侵袭的强心剂,更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中流砥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下,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统统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在此过程中,思想容易受到影响,价值观也非常容易产生动摇。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不断深入,文化碰撞时有发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当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其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比如这几年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大量的播出,受韩国时尚风气的影响,在我国刮起了一阵强烈的“韩流”风气---女孩子们纷纷追看韩剧,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韩剧女主角,陷入到浪漫虚幻的爱情幻想中,嘴里时不时的还冒出来一两句韩语,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就连着装也要追求上衣配短裙的“韩范儿”。日常护肤也都购买使用韩国化妆品,在朋友圈以使用韩国化妆品为荣;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还有还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对西方节日的盲目追求,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在大学生群体就伸手追捧,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不约而同的形成了12月24号吃“平安果”的风气;还有每年2月14号大家争相去过西方的情人节[1]。相比较而言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期盼团圆的中秋节、宣言孝道的重阳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都受到的冷落,在部分大学生严重这些节日仅仅成为了一个放假的福利或者是促进消费的广告。这些细节都很容易使得缺乏明辨能力的大学生思想受到冲击,弱化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二)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识不足

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主要方式还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然而从教育层面来讲,学校对于学生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还存在着偏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仅仅是停留在宣传和应付考试的层面,未能给学生树立文化的传承和发言理念,正是由于我国对文化、历史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没有在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打下深刻的、优秀文化的烙印,没有让当代大学生形成鲜明的中华意识和国家认同,未能在当代大学生身上铸就坚定的文化自信心,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识的不足;再加上现今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多元发展的网络时代,各种短视频、直播正在无声无息的入侵人们的生活,占用我们的时间,短视频和直播以最快的速度给人们带来快餐式的愉悦之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是动动手指,机械的操作就可以刷到各种各样的视频和直播,根本不用经过脑力的加工和思考,就可以获得即食的满足和快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慢慢的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就导致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当中来,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认识的不足。

(三)部分大学生对当代主流文化关注不够

主流文化就像是一面旗帜,他引领着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是我们立足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虽然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以及激烈的文化碰撞,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一些非主流文化趋之若鹜,比如随着电视综艺节目充斥着人们的茶余饭后,“饭圈文化开始流行”部分大学生开始盲目追星,甚至做起了明星梦,追求短暂辉煌的偶像生活而逐渐脱离了主流文化的引领方向,这些非主流文化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甚至渗透的了大学生的语言、行为当中,对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而非主流文化因为包含着很多玩世不恭和消极颓废的人生信条,通常都是缺乏品味和格局的,这些都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3]。正是由于这些非主流文化的激烈撞击和负面影响使得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感兴趣,视而不见,进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当代主流文化的关注度。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加强对当代主流文化的宣传

二十一世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异常激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当代大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竭力推销着自己的价值认同,输出自己的价值导向,利用一些新闻媒介、广告、报刊、书籍、从各个各方面将一些价值理念渗透到校园和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各种环境当中来,这样的作法慢慢削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坚持中国文化自信的信心[4]。另外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出现了缺乏诚信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跑偏,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所以不能很好的对各种非主流文化进行有效的区分和甄别,他们逐渐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狂热追求,出现了崇尚外来文化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对主流文化方面的关注,进而出现了文化自信的严重缺失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学校、社会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主流文化是引领,是方向,必须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具体怎样做呢?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比如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进行课堂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定期举办文艺宣传这些方式来引导大学生认同我国的主流文化,真正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文化作为自己的前进方向,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在对待多元化的外来文化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加以分辨和甄别,进而有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好的为自己所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当中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造成了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因此一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持有怀疑的态度,进而丧失了文化自信,甚至一味贬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5]。由于历史造成的文化自卑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更为发达国家的思想,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造成了文化自信缺失这一实际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育落实到实地是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担付起自己的使命,必要的时候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强强联合的:尤其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高等院校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比如在高等院校内除了专业课知识的正常讲授之外可以多多开设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通过鼓励大学生选修传统文化课程,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电视节目比如研究古典诗词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或者是一些文博探索类的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及《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爱国理念的电影比如《长津湖》,通过观看电影能够加深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看完电影后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在班级里开展电影观后感的讨论,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知。而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则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比如家长可以积极阅读经典书籍,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三)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遭受了水深火热的百年屈辱,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落后就要受欺负,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一个国家贫穷落后没有办法保护国民,长此以往必然容易导致国民心理上的自卑,对我们的国家和国家的文化产生怀疑[6]。因此,要从根本上振奋民族自信心,缓解自卑心理和崇洋心理,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民族自信息与自豪感。在增强综合国力的方式上我们还要加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中国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前“95后”、“00后”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95后”、“00后”大学生身上具备非常多的优点,比如爱国、自信、性格开朗、创新意识很强等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让他们在相对繁荣、和平、充满友爱的大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才能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上强大了,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信,我们才可以从内心真正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重拾我们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信,这样他们才会去认真思考来自我们自己的文化,从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心理上产生民族自豪感,产生文化认同感,最终真正实现当代大学的文化自信。并通过自身的创造力来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文化自信和强大。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的历史使命。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育,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能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现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激烈碰撞,当代大学生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跟当代主流文化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段传铬,陈珂.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探析[J].今古文创,2021(46):112-113.

[2]倪晓红.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建构与反思[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22-23.

[3]梅雪.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策略[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1):157-158.

[4]曲碧菡.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文化产业,2021(30):30-32.

[5]蓝朝阳.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探赜[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10):58-61+66.

[6]朱俊.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0):155-1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