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尹丽丽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18期
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逐渐兴起并成为热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的进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厘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和发展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新课标提出“议题式教学”至今,议题式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尚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厘清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是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研究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也有研究者认为,“议题”即会议讨论的题目,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讨论的话题。尽管不同研究者思考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但“议题”应具有“开放可议、价值引领、融合知识和素养”等基本特征是共识。以此为基础,有研究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以培育学科素养为目标,同时需要议题、情境、活动、学科知识支撑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者们对议题式教学定义的表述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认同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元素是“议题、情境、活动、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并且议题是议题式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和确定的元素、情境是真实情境,在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需考虑五要素的有机融合。这些成果为其他研究者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了较为规范的研究思路。

二、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构建探究

(一)加强理论研究,廓清核心概念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对何谓“议题”、何谓“议题式教学”、何谓“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者们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在如何实施“议题式教学”这一问题的认识上,研究者普遍认为"精选议题、设置情境、问题导向、组织活动、课堂评价"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议题引入、情境呈现、任务驱动、多元评价”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已有成果以实践经验为主,没有很好回答“议题式教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样才能到达等基本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议题式教学理论研究有助于夯实理论基础,厘清核心概念边界,建构符合学科性质、具有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创新研究方法

欲推动议题式教学研究迈向新高度,需要改进研究方法,已有文献中,研究者大都以个案形式研究议题式教学,缺乏理论的深度。研究者还需创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议题式教学内容体系。应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实施、从实施到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建构议题式教学研究体系,以学科自觉的精神推动议题式教学的内生发展,这样议题式教学研究才能保持生命力。

(三)增强自我学科反思能力,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有研究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抓手,这种提法是很新颖的,但任何研究成果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纵向和横向借鉴已有成果,形成整体研究思维,推进议题式教学研究是必要的。所谓纵向,就是整理分析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成果,深入探究议题式教学的内在逻辑、实施路径,厘清议题式教学与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的异同,批判吸收其他教学法的优点,为我所用;所谓横向,就是整理分析国外研究者关于议题教学、议题中心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益的则拿来用,不合适的坚决摒弃。研究活动要反思研究行为,要从整体出发认识局部,不封闭于思想政治学科,而是采取跨学科的方法来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把握议题式教学的研究动态,才能促进议题式教学的持续发展。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议题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应能为其他学科所借鉴。

(四)重视实践,以情境为基础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热点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将一些枯燥的、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就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疫战争的胜利”的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首先,播放《中国战"疫"时间线》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然后让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些在抗疫过程中大家都熟知的人和事,接着教师再问大家为抗疫做出了哪些贡献?因为这是同学们共同经历的事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兴趣,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应围绕实际议题,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例如,教师还可以以“怎样揭示人类发展的奥秘”为总议题,然后将总议题分解成“原始社会为什么是人类社会最初、最低级的阶段”“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为什么是社会的进步”三个子议题。将总议题分解成子议题,有利于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路径,最终实现价值引领。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研究者应立足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学科功能、学科教学、学科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建构。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打造素养导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J].基础教育课程, 018(Z1).

[2]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 016(5)

[3]陈式华.议题中心教学法: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017(10).

[4]林光勇.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019(10).(2)

[5]魏欣.李明.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019.

[6]胡小茹.高中政治议题式情境教学策略略谈[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019(10)

[7]吕丹丹.浅析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实验室, 0 0: 7- 8.-(2)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