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现实考察
摘要“科学保教”发展优质学前教育是迫在眉睫的追求,提高教育保育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幼儿园质量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幼教融合倡议的提出,不仅延续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内在趋势,而且具有时代和国际趋势的外部影响。一线幼儿园虽然早就响应了幼儿园一体化照护教育的追求,但其理论理解与详细实践分析的学术理解仍有差距。学前教育的问题不同,社区实践和问题之间的关爱教育融合是什么?幼儿园保教一体化与日本一贯坚持的“保教并重、保教结合”有什么区别?如何实施幼儿园保教一体化?尚缺乏系统研究,理论滞后于实践,实际研究进展缓慢。
关键词:幼儿园;保教活动;保教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对于目前备受瞩目、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保证其质量尤为重要。大量研究已证实:
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比是否接受过学前教育更为重要,正如刘占兰所说,“科学、优质的学前教育是高中招生的重要前提。”那么,什么是科学、优质的学前教育?笔者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工作构成入手,认为开展优质学前教育的核心在于幼儿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首先,婴儿的发育特点决定了育儿工作的重要状态。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已经具备了人体的基本结构,但发育不成熟,自卫能力和适应性协调能力较弱,主要侧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紧迫任务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学习“人”的基本生活经验和技能,而学习的手段不是课堂讲授或家庭作业练习,而是生活和游戏。因此,幼儿园教育面向幼儿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养成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具备知识、技能和智力。其次,保育和教育质量是幼儿园设施质量的核心。综上,“科学保教”是发展优质学前教育的核心所在,提升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应是幼儿园质量提升、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议题。
二、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意蕴阐释
(一)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内涵
1.一体化
一体化源于英文中的“integration”,原意为“更新”,汉语意义有“整合”、“统一”之意。最初提出一体化理论的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KarlDeutch)认为“一体化通常意味着由部分组成整体,即将原来相互分离的单位转变成为一个紧密系统的复合体”。不同学科的观点对整合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首先,通过协商和非强制的方式,在社区内部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统一的整体。第二,少数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是多数群体逐渐适应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他们受到平等对待,被赋予平等权利。第三,将几个不同但更密切相关的公共机构(如教育和相关机构)整合成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
2、作为过程的结果,“一体化”的结果是有机的整体,具有协同效应的特点。换言之,整体各部分的协同行为的有用性超越了各部分的个体功能和作用。就国家的性质而言,这个综合体的内部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制约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平等的权力和地位,没有区别。本研究从整合过程的意义出发,将状态视为整合过程的最终目标。
2.幼儿园保教一体化
育教融合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方式和社会需求,对0-6岁儿童进行育幼一体化的改革。但是,国内外学前保育发展存在差异,“保教分离”的实际问题也不尽相同。
谈到幼儿教育阶段的育教一体化,国外拟解决幼儿设施分离的局面,将不同类型设施的育教一体化。虽然我国实际上已经经历了这个阶段,但各大日托机构强调幼儿园早教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的范围仅限于3-6岁幼儿保教一体化。
因此,在本研究中,幼儿园保教一体化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式和社会需求,以培养一个全面的“完美儿童”。全过程实现教育与保护互联互通、有机融合。
(二)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内涵解析
1.观念、行为和机制上的整合
在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内涵中“整合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在观念上,整合了儿童特点和社会要求,培养不但只是为未来做准备,还要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明确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实施对象是具有完整人格和整体发展的幼儿。第二,在行为上,幼儿园的教与保是在同一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是促进幼儿成长和完整人格发展过程的一体两面,不能割裂进行。保教人员在实践中,应综合五大领域的内容和幼儿的经验兴趣,利用一日生活资源进行随机教育。第三,在机制上,统整教育和保育工作。建立共同的保教目标愿景,营造协调合作的园所文化,提供专业适宜的技能培训,利用激励和弹性管理等措施,对观念和行为的落实予以保障。
2.目标状态和过程手段的统一
幼儿园保育与教育是“一体”,是一个保育和教育两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保与教两者既同为系统中的要素,就应是平等、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且保、教两者的关系应是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其次,就研究内容来说,本研究取整合的过程之意,重在探讨整合的过程,但以“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是机构教育系统的一体两面”为基本立场和追求目标,描述并强调了这个整体的状态特征,是“教保相通、有机整合的整体”。
三、对幼儿园保教一体化实施的建议
(一)建构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来源于幼儿自身的和有关的生活事件
事实证明,若要激发有真正的兴趣,这个主题必需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想法或是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自我建构课程,使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和现实的情景中,教师要能为幼儿提供整合性的经验而不是把课程内容分解为特殊的概念片段。②因此,主题式活动应整合幼儿生活和学科领域,体现幼儿与自己、他人、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完整地成长和发展。
(2)由教师与幼儿共同编制
保教专业人员站在“儿童视角”:观察幼儿生活发生的事情和体验,倾听幼儿的声音和兴趣,将幼儿即时生成的课程纳入进行主题设计;挖掘幼儿外显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如幼儿的安全问题、同伴交往的规则、生活健康习惯的养成等,这些超越具体活动本身的特性、能使幼儿内心发生变化的东西,都值得保教专业人员进一步解读,予以支持指导,设计后续的教学内容。
(3)关注内容、情境的相互联系
进行主题设计时,不仅要注意主题里内容的联系,构成主题网络,还要保持不同主题在逻辑或结构上的联系。如果这周进行“身体的秘密”主题,下周则开展“四季”主题,两个主题在内容和实施联系甚少,那幼儿也只是在所谓“完整”的面纱下过着分裂的生活。同时,要给幼儿提供整体的、联系的经验,就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班级这一单一的情境中,需走向相互关联的其他情境,走向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给予幼儿以直接感知、关联而生动的经验。
(二)优化幼儿园保教一体化实施的生态环境
幼儿园保教一体化的实施是一场变革,它的实现不能单靠某一要素或某一组织就能实现。它需要我们以一种整体的、网络思维来看待,不仅要身临其境地提升,更要跳出这个框架,站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来审视。这场变革能否实现良性运行,关键在于能否把各种要素的力量凝聚起来,削弱消极影响而转为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幼儿教育政策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仓桥惣三,李季湄译.幼儿园真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