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幼儿园分组教学

姚珍照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44期
金沙县大田乡幼儿园

摘要:通过分组教学,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程度及特征,将幼儿分为两组,并在活动区域进行有计划的团体或个体化的教育,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兴趣。团体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由活动,并能有效地规范幼儿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园;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分组教学就是把一个班的儿童分为两组或多组,由多名教师组织不同的课堂和活动,对幼儿实施分组施教。在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分组教学与团体教学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因材施教带来的困难,同时也为幼儿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团队合作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与幼儿沟通、老师们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幼儿的成长,这对老师组织教学、提升教育质量都是有益的。

一、分组教学的内涵

我们认为,团体教学就是将班级按照教学和学习的要求分为两组或多组,然后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其思想意蕴有:

1.肯定幼儿的能力和个别差异。这是分组教学的先决条件。与团体教学相比较,分组教学在组织上更为个人化。它不会重复教育中的普通问题,而是针对各个团体的特征进行处理。根据儿童的能力和个人的不同,分组授课。在老师期望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时候,可以在观察和了解儿童的情况下进行分组式的教学。

2.尊重儿童的成长需求。以人为中心,人人都有发展的需求,人人都有发展潜能。儿童的成长取决于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他们的需要。分组教学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为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地。

3.发展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这就是分组教学的本质特征。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这与其它团体的目的与内容是不同的。它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是完全适合自己的,都恰到好处的。在这个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速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4、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在小组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好的照顾学生,无论是语言、肢体交流都有很大的提高。孩子的心灵和老师的心灵是相连的。老师的关心必然会导致幼儿更多的回应,幼儿更愿意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表现自我。因而,在小组教学中,师生交往频繁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这取决于小组教学的特性。

5.幼儿具有良好的自我感受。从观察结果来看,孩子们更愿意参加较少的小组团体。由于学生的数量增加,老师们容易产生焦虑、不安,而儿童也容易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导致偶然事件的增加。在小组学习中,儿童的情绪明显稳定,态度积极。能够充分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性格,组织自己的活动。这样,孩子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成就感,而小组式教学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自己的快乐。小组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二、分组教学的要素

要想使分组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更加灵活,充分利用其优势,就必须把握好小组教学活动的要点。我们把分组教学视为以下几个因素:

1.幼儿是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分组教学旨在促进儿童在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所以,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儿童。教师要深入和贴近孩子,既要掌握孩子的全貌,又要准确地理解孩子的个性。学生的特征对分组形式、目标和内容有一定的影响。

2.目标分组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同,其高低、深度和深度取决于小组成员的能力和水平。一般而言,每个小组的教学目标都是在孩子们的最接近发展区域,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3.内容分组教学,内容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一样,不代表教学完全一样,但教学重点、数量、难度、学习速度都要不同。

4.场地分组式教学要求有若干独立的活动场地。老师要事先思考有无活动场所及场地的环境状况。若无其他适当的场所,团体授课是不适宜的。

5.任何材料的活动都应该有材料,但是小组的教材必须是有目标的。例如,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些团体可能会用到录像机、磁带,有些团体则需要书籍等;在电脑教学中,一些团体可能会要求大量的物质,而另一些团体则会要求图形和符号。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儿童能够在和各种材料的交互中发展自己。

6.对于所有幼儿园来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开展团体教学。这是由老师的数量所决定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老师,小组授课是不可能的。在确保各班级有两位老师的情况下,小组授课是可行的。

三、分组教学的分组形式

我们把小组教学分成两类:自然分组法和非天然分组法。自然分组方法是把整个类别平均分为两部分,从而构成两个天然群体。这种组合方法是最受教师欢迎的,而且很容易。非自然的分组方式是按照儿童的特征和个人的不同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它具有难度大、方法多样的组别技巧,但更能适应不同水平儿童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单纯采用自然的群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非自然组合方式。下面是几种不自然的分组方式:

1.按学习速度分组

卡罗尔,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他就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完。由于每位幼儿所需的学习时间和实际所用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在水上的学习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不是学不会,而是学得快。这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内容是可以掌握的,但是有些儿童掌握的速度稍慢,有些则要慢一些。所谓的低级儿童,指的就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儿童。速度上的不协调会造成学习上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把幼儿分成“速成”和“慢”两类。教师应以不同的方法处理这两个小组。在学习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适当提高学习能力;②要发展思想的弹性与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在一段时期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下列措施:①要有丰富的视觉资料,增加与周围环境的互动;②有更多的机会去操纵感觉,在不断的经历中进行内化;③相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有多种活动的机会,相同的内容,快速的儿童可以1-2次,较慢的儿童可以3-5次;④教学内容更加有序、层次分明,尤其在教学中加入了直观形象化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的自我潜力就会得到开发,不断地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按学习速度分组有利于提高幼儿整体水平,避免造成什么都只会一点的孩子和什么都不会的孩子。

2.按实际水平分组

由于儿童的生命经验与认知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因此,儿童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不同。例如,以「数的加减」为例,以大班的运算活动为例,幼儿有三种不同的层级:①抽象的数值运算能力,可直接求出数加几等于几,或减去多少等于多少;②数物相结合,若能依据图形内容,运用数的开合关系,迅速求出答案;③在计算物体的级别时,也要用手指或者用点来表示。第一层的儿童数量很少。对数字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了数字的概念;第二层的学生对数字的分解与组合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三层的学生还不能完全了解数字的分解与构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把幼儿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学生一组,通过图片,符号等材料来加深他们对数字的认识;第二层的小朋友是分组的,他们会在课堂上进行较少的学习,并会有较多的参与。内部数字的概念。这样的组合能使不同水平的儿童获得发展。

3.按学习风格分组

尽管幼儿年龄尚小,但其学习方式却是:①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些儿童非常专心,而另一些则易受干扰;②积极情感:部分儿童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较强的反应能力;③语言表现特征:幼儿的语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丰富、或简洁、或连续、或间断;④行为特点:幼儿在行为连贯性、创造力、合作、进攻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教师可以将儿童按不同的类型,按教学和学习需求进行分组。

4.按个体能力分组

孩子的个人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儿童之间,表现和操纵的机会通常都是由少数的儿童来完成。根据能力进行分组,低水平儿童的心理压力较轻,有更多的表现和操作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发展低水平儿童的自信心、积极情绪、表达能力和创造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分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老师们可以尝试多种方式,分组愈符合儿童需求,愈有利于儿童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环 . 幼儿园分组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