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家校达成共识,建立共同体,是当前小学班主任未来的班级管理方向。家校共同体的基础是互利、互信,主要方式是互通、互助,终极目标是共赢、发展,是核心素养落实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班主任该如何进行“家校共育”,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所言、所讲,能够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以及参考,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校共育”就是家长和教师,以学生作为纽带,实现对于学生的共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与家长共同努力,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人才要求[1]。
一、家校共育在认识上的问题
一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其思维仍然没有转变,依然只关注和重视学生成绩,认为学习和成绩就代表了一切,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发展、情感需求等其他方面,导致家校合作活动达不到育人的效果;而对于学校来说,由于家长、社会舆论等都将目光聚集在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上,因此学校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很少把精力投入到与家长共育中来。即使有家校共育的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没能意识到家校合作共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家校双方应该要认识到,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家校共育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展开,教育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2]。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家校共育”的路径
(一)从班主任角度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亲子锻炼活动。增强国民体质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学生的体质锻炼也需要常态化、全方位地开展。很多地方也调高了体育考试的分值,国家的体质监测工作也倒逼学校加强体育课程的开设。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核心素养指导理念,组织开设亲子锻炼活动,实现“家校共育”。这一活动有需求也有空间,家长肯定会尽力而为,协同育人的途径正好可以实施[3]。
其次,组织开展亲子志愿活动。小学班主任可以组织发动组建亲子志愿队,引导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组织成立“家长值日岗”,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组织“家长课堂”,有烹饪特长的家长到课堂示范烹饪课程、有体育特长的家长指导体育锻炼、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教学乐器通过一系列活动,能有力地加强了班级师生、家校互动,为课后服务增加趣味。
第三,组建班级小社团。篮球、书法、阅读、养殖、科技、编程小社团等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组成。可以课间、晚间、周末组织开展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也是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为了推进“家校共育”,班主任可以聘请有相关爱好特长的家长加入相应小社团,一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另一方面也提供安全保障。并且可以让社团定期向大家汇报成果,这样能够持续激发大家的热情,家长、孩子都乐在其中。
第四,设置晚间自主管理表。晚间自主管理表格包括“亲子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时光”三个板块。亲子活动,是由父母陪同参加家务劳动或运动,摒弃好逸恶劳的陋习,增强体质。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学习形式,既可预习、复习,也可尝试编程等新的学习领域等,家长适当提醒监督。自由时光,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可以深情朗诵,可以看课外书,可以天马行空地画画,也可以扎进玩具堆孩子在表格上实事求地记录好每天晚间所做事项,班级定期评比,激发热情,持之以恒,养成自主管理好习惯。
最后,开展多元主题教育,促进全面成长。小学班主任应在开展家校共育的活动中丰,富指导内容,对家长进行多元主题教育,以促进家长的全面成长。可以组织家长智慧课堂,并且要实现主题的多样化。有与建设家庭有关的,如家风传承;有与建设自己相关的,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与和孩子相处相关的,如爱的鼓励等等。学校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家长的教育也应该全面的。多元、丰富主题教育可以全方位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让家长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完整,才能更好的推进“家校共育”进行,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从家长出发落实“家校共育”工作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爱运动,家长教师必须先动起来;希望孩子爱阅读,家长教师必须先看起来;希望孩子爱好广泛有特长,家长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爱好;希望孩子温暖有礼,家长教师必须谦逊和善
其次,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交流。优秀的孩子一定是“陪”出来的,陪伴不只是简单的陪着,不能一边陪着,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被陪着,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交流则要拿捏好尺度,回应太少,和孩子的距离会拉远;说教太多,又会使孩子厌烦,所以交流要用心用情。用心倾听,发现策略的漏洞或方式的不合适,要及时调整。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要真情肯定、赞赏,让孩子感到真正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最后,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创新奖励。不一定只是传统的满足购物、吃食的需求,可以是共同完成手工DIY,可以是一次红色景区、动物园、科技馆等的参观之旅,还可以是保护环境、关爱老人、故事会进社区的实践活动等。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意义更重大,奖励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育。为此,小学班主任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的行动,积极携手、有效沟通,找到双方都认可的“家校共育”模式,通过各种亲子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并对学生实行多元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紫玥, 王智超, 李晓敏. 构建"家校立交桥"培植共育新生态——家校共育工作的探索与尝试[J]. 教育研究, 2020, 3(10):149-150.
[2]周传胜, 张云雷. 家校共育下低龄段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9.
[3]周丰收. 豆角开花藤牵藤 家校共育心连心——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家校共育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