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1+X”材料运用模式在幼儿园户外自主性游戏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摆弄材料,在与游戏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经过实践研究,通过“1+X”材料运用模式,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自主性游戏,一方面,促进教师们向有力的支持者、引导者发展。另一方面,增强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1+X”材料运用模式;户外自主性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户外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的游戏中最重要的游戏之一。我园以“游戏”为办园特色,是安吉游戏的实践园,教师们对游戏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对游戏的意义和开展也有一定专业理论支撑。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材料种类与数量较多,幼儿往往不知如何选择,抓不着重点,影响游戏的质量;2.就近的材料局限性强,游戏内容单一,游戏推动遇到瓶颈;3.游戏不够深入,材料调整较少。在这种背景下,促使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反思自己开展游戏活动的不足,拓展思路去思考:如何开展本园的户外自主性游戏?如何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运用材料?如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我园针对这一现象,提出“1+X”材料运用模式的研究,调整投放材料的种类与数量,研究幼儿在游戏中对使用材料的效果,与此同时,激发幼儿的游戏水平及其创造性。
这一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改变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现状,能更有效地使用材料,增强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也拓展教师的思路,增强教师的观察能力,促进教师向有力的支持者、引导者发展。此研究在材料的运用方面要做到:适当增加、适当删减、适当组合。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许多幼儿园近来也一直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也有对于户外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研究,但是未有作出系统的研究,也没有提出过任何组合材料这种形式的研究。
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就是基于他们的自主性游戏开展的,并且他们在学习故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对户外的自主性游戏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但没有相关的教育研究的文献和成果。更是缺少对游戏中材料的研究。
国外的许多研究者均认为游戏辅助材料的添加有助于游戏的复杂化。例如,Robinson&Jackson(1987)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和材料的布局、搭配有直接关系。单纯提高游戏材料的复杂程度,并不能促使儿童产生更复杂的游戏行为,而增加一些辅助工具,则会引发儿童相应的行为。尽管国外许多国家的幼儿园也有户外自主性游戏,却很少见到相关的教育研究的文献和成果。关于户外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而在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利用新的模式促进幼儿的游戏质量是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还是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 户外自主性游戏:在室外露天的场地中,幼儿自主游戏项目、自主选择同伴与游戏方式的游戏活动。
2. “1+X”材料运用模式:“1”指场地中最主要的材料(可以是一种或多种),“X”指场地中的辅助材料。即场地中投放的材料由主材料和各种辅助材料组成的形式,即“1+X”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
(二)研究目标
1. 通过调查幼儿对材料的使用,了解各年龄段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2. 通过“1+X”材料运用模式,探索适合本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实施策略,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自主性游戏。
3. 通过“1+X”材料运用模式,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及其创造性,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研究指向
(一)探索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游戏材料种类繁多,通过园区教研集中式的研讨,探索在户外游戏中适宜材料的特征,罗列如下:
大型材料:场地中固定大型户外玩具、滑索、攀爬架
木制类材料:木梯、人字梯、木板、木架子、积木等
纸制类材料:纸箱、爆米花桶等
布类材料:地垫、各种布
沙水类材料:铲子、水桶等
总之,通过探索与实际操作,发现体积大、材质牢固防水的材料更适合在户外游戏中使用。
(二)具体可实施的、有效的 “1+X”材料预案
以往的户外自主性游戏中,投放材料都会出现:1.前期教师投放材料过多;2.游戏中部分材料的使用率低;3.游戏结束时,收整材料过多等等现象。我园针对各个游戏场地的实际情况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学期初有计划地预设“1+X”材料,形成表格如下:
户外自主性游戏安排表(图)
幼儿与场地中主材料的互动中,确立游戏主题,教师再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逐步添加辅助材料。不仅在游戏中幼儿更加的专注,游戏主题更加明确,也更加便于教师在游戏中投放辅助材料。
(三)对幼儿游戏进行记录与分析,了解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促进不同层次幼儿综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组织户外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深教师对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理解;推进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最终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
策略一:思维碰撞,点亮教师智慧
以案例为切入点,共同研讨“1+X”材料运用的策略,研讨材料的各种实施策略。结合游戏中的实际案例展开研讨,通过教师间思维的碰撞来拓展思维,找到方法、策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梳理游戏中的“1+X”多种策略及助力方式,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施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策略二:趣味游戏,体验幼儿游戏
在教研中,让教师们体验幼儿的游戏。不仅打破以往的“一言堂”的形式,把话语权交到教师的手上,更有利于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是快乐的,她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像在游戏中的幼儿一样。以儿童的视角及心态体验游戏,感同身受。
策略三:“走班式”游戏观摩,取长补短
“走班式”游戏观摩活动,挖掘各班游戏亮点与不足。教师们针对各班的游戏情况,提出各自的建议及意见,共同帮助部分班级进行出谋划策。最后,提出各班共性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整改与调整,助推幼儿游戏。
四、研究内容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
(一)“1+X”材料投放的原则
1.层次性与适宜性
由于户外自主性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游戏中要体现层次,满足各个幼儿的需要,如材料的层次性——每个幼儿都有着不一样的发展情况,所需的材料也不同,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一样的发展目标,教师提供的材料也要适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投放材料。
2.针对性与多样性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已有经验等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及各个固定游戏场地的特点,幼儿游戏的主题等等,投放适合的主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随着幼儿游戏主题的不断推进,提供多样性的辅助材料,助推幼儿游戏。幼儿的游戏随着主题不断的变化,单一的主材料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因此丰富多样的辅助材料,提高幼儿以物代物的水平,促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1+X”材料投放的实际操作
1.根据场地的情况
本园共有9个班,大、中、小班各三个,每天上午(除下雨外)进行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大班选择场地更为开阔的一楼操场,小班则在位于四楼平台,场地相对比较集中的场地。
2.根据幼儿的游戏主题
投放材料时不仅要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情况,还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基于幼儿游戏的兴趣点或主题投放材料,如《海盗船》的游戏中,孩子们在与主材料——木板、木梯的互动下,搭建了海盗船。之后,借助辅助材料——木棍、软梯、沙袋等等,出现了更多的游戏角色及游戏情境,将海盗船的游戏推向更高水平的游戏。
案例:《海盗船》
在战争中,澈找了三个位置,他先在船的最高点——人字梯顶上瞄准,接着他拿着枪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到船头开始射击,最后他拿了一块布将枪抱住,又拿着布把自己挡住,把枪架在了人字梯上射击。游戏之后,在他的分享中。他说:“我找了三个地方都是最高最隐蔽的地方。”“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角度。”“眼睛要瞄准,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对于为什么后来用到布他说:“我用布遮住自己的脚,不让别人发现。”在第三天的游戏中,他没有加入战争,而是拿着他的狙击枪,手上包着一块布,从游戏一开始就坐在婷边上看她泡茶,还教婷怎么泡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又走到边上烧饭的地方看着别人烧饭。他说:“我中枪了,受伤了。”第四天的游戏,他又加入了战斗,还是一个狙击手,但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块布,他说:“用布把自己全部盖住,隐藏好自己,不会被敌人发现。”
解读:
孩子们的游戏不断地“升温”,各种各样的材料也随着孩子们的游戏需求不断地投放进来。其中就有这些高低不同的单梯、人字梯以及一些长木条。澈用长木条当做狙击枪,并说出了狙击的条件以及要领,在从他在游戏中行为,或者是游戏后的讲述,都可以看出他对游戏的一种投入以及游戏的“专业性”。其实澈对狙击手角色就是他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迁移再现的过程。
游戏主题的产生与游戏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幼儿拿着木棍会当做枪,玩打仗的游戏;幼儿披着布把自己当做公主,玩着公主与王子的游戏等等。因此,主材料的投放会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主题,辅助材料的投放则对游戏推进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研究成效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幼儿的成长
在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在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1. 户外游戏活动有助于拓宽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幼儿自主选择主材料,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游戏材料、游戏主题等自主探索,借助辅助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在探索中发展技巧,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中,选择适合的材料,不断探索通过不同方法尝试问题,利用辅助材料达到想要的游戏效果。不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对户外自主性游戏的欲望。在探索的同时,不断提高材料使用技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助推幼儿游戏向高水平的游戏迈进。
(二)教师的成长
在体验与探索“1+X”材料运用模式的合理性中,教师们更清楚了解到户外自主性游戏的意义和目的,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1.提升教师观察与分析能力
针对户外自主性游戏的不断研讨与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通过思维碰撞,内化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转变观念,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成为幼儿游戏中的支持者、研究者。学会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读懂行为背后的意义,最后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我们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2.收获课程的成果
在这样的游戏模式下,教师们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通过专业的分析与解读,不断地探索幼儿的游戏。最终,教师们积极推进及实施游戏课程下,园内涌现出一个个儿童视角下的优秀课程故事,各个精彩且优秀的课程故事,为园本课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过程中学会合作;在过程中学会反思;在过程中学会研究。
六、思考展望
随着“1+X”材料运动模式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园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户外游戏环境,并为幼儿提供了无限的学习机会。创设新模式下的户外自主性游戏,为幼儿提供更有趣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策略,将研究的所有方面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幼儿体育活动新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聂莲
[2]《幼儿园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从游戏走进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