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锻铜浮雕创作的运用研究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探讨结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以铜金属材料为载体,以浮雕为表现形式,利用锻铜浮雕工艺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颖艺术品的尝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锻铜浮雕;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广西是我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省份,当地主要有: 壮族、苗族、侗族、瑶族、京族、毛南族等11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风俗生活习惯的积淀,在各自的地域里形成了自己鲜明风格和特点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它们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如同一座宝藏,有待我们去发掘和运用。如他们的衣着服饰、多彩壮锦、浑厚铜鼓、花山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和干栏建筑等都值得我们去深挖与研究。作为广西本土艺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是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从事锻铜浮雕创作多年,而且经常深入广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进行采风考察,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基于此,本文以锻铜浮雕为表现形式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提炼,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何运用于锻铜浮雕创作中,创作出更多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进而传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二、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锻铜浮雕创作运用的意义
锻铜浮雕是锻铜工艺的一部分,历史悠久,经历几千年而不衰,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铜工艺不同于铸铜工艺,锻铜浮雕是利用铜板经过高温加热后质地变软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延展性,通过设计稿直接在铜板平面上进行创作,经过正反面反复锤打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不断正反面重复锤打造型,直至最终制作出一件精美的锻铜浮雕艺术作品。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在锻铜浮雕创作中展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丰富锻铜浮雕创作的主题和方式,传承和发展这项中国传统手艺。与此同时,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锻铜浮雕创作中去,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对发扬和传承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锻铜浮雕创作的具体运用分析
(一)服饰图案在锻铜浮雕创作的运用
广西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服饰图案纹样,这些图案纹样可分为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吉祥纹和几何纹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通常都蕴含着一段故事,或是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些蕴含着本民族风情和自身故事的少数民族图案纹路细致、变化丰富,加上图案自身平面化特征与铜材料的金属性能相结合,经过火的洗礼和锤子的锻打能够形成具有一定体积和丰富层次的精美的浮雕作品。它们运用在铜器皿表面可以产生美观大气的装饰效果,实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如铜壶,铜勺和铜饰品等。又如把这些图案放大制作成锻铜浮雕配件进而装饰建筑的内外墙,不仅美化建筑物而且还能够给建筑增添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或者把这些图案纹样运用到个人的主题性锻铜浮雕创作中,通过点、线、面的交错和组合,对浮雕作品起到填充画面和强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把原有的图案经过拆分,再重组,综合构成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装饰锻铜浮雕作品。这些具有鲜明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和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锻铜浮雕可用于装饰现代家居,学校,商场等各类场所,起到美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二)民间乐器在锻铜浮雕创作的运用
广西拥有众多的民间乐器,比较有特色的有铜鼓、芦笙、床头琴、鸣角、七弦琴、马骨胡和独角琴等。在这些乐器中要数铜鼓最为出名,铜鼓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已经成为了广西地区的特产,广西素来有铜鼓之乡的称号,铜鼓在制造上融合了铸造技术、冶金技术、美术雕刻以及音乐文化。在作品中融入广西民间乐器元素,既能丰富锻铜工艺创作的表现形式,还能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广西少数民族风采。比如在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画面中加入一个或多个铜鼓的造型,不仅能丰富画面效果,还能强化主题,更能很好地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锻铜浮雕艺术创作中进行融合与创新。另外把铜鼓与其他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进行组合或是经过拆分,再重组,综合创造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装饰锻铜浮雕作品。如人民大会堂广西厅的装饰浮雕雕塑作品《山乡尽物》,作品的上半部分以铜鼓、芦笙杆、夸张变形的星星和月亮, 再加上瑶族头饰进行组合构成。
(三)民间传说在锻铜浮雕创作的运用
广西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史事传说三类。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主要内容,讲述广西当地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地方风物传说则是叙说当地的风俗习惯、乡土特产、山川古迹和花鸟虫鱼等的由来和命名,如壮族的《三月三传说》,《广西风雨桥的神话故事》,《百鸟衣》;苗族的《美神仰阿莎》、《大岩神神仙桥》和《苗族杀鱼节》等;瑶族的《洪水淹天》,《水仙姑》和《射日》等。这些民间传说,通过神奇奔放的想象,生动优美的形象,表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它们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和创作资源。每一个民间传说经过不同的构思设计可以创作更多的主题作品。经过錾子的锻打,产生出具有丰富体积层次和强烈画面效果的锻铜浮雕作品。此类题材的作品由于主题性比较强,人物的塑造和刻画要求比较高,所以比较适合运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也要求作者有比较强的造型能力。
(四)舞蹈元素在锻铜浮雕创作的运用
广西的少数民族大多都善歌善舞,他们的舞蹈非常快乐、淳朴和积极向上,通过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早先的舞蹈表现大多是夹杂着宗教崇拜的仪式和劳动动作的模仿,它们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如今更为和谐的民族舞蹈元素。比如铜鼓舞、绣球舞、扁担舞和芦笙舞等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将它们应用到锻铜浮雕创作当中,以少数民族舞蹈的精髓体现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面貌。作品可以吸收或借鉴中国的传统年画,农民画或是装饰画的艺术手法,再通过根据这些舞蹈的基本规律和场景,进行组织设计,待设计完成就可以直接进行锻铜浮雕制作。例如,可以表现一个大的铜鼓鼓面,铜鼓前面两个人每人双手执两根鼓槌,做出要敲打鼓面的动作,一个面向画面,另一个则背对画面,起到正反对比效果,铜鼓两侧则是两到三个人摆开一字形的舞蹈阵势,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整个画面显示出舞蹈者饱满的情绪、矫健有力的舞步和粗犷灵活的舞姿。再通过一些广西少数民族的图案纹样进行填充和修饰画面,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节日气氛,使作品充分展现广西少数民族朴实、豪放和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从而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锻铜浮雕作品。
三、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是时代不断发展变迁的产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和传承。锻铜浮雕的设计与制作融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通过对它们进行分解、重构与融合,在锻铜浮雕创作中体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仅对广西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扬和传承广西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传统的锻铜工艺来说,则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源泉和表现形式,同时又保证锻铜浮雕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品质的提升,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王高媛;吴秋英.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第20卷第三期
[2]曾茂泉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雕塑的融合.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第15期
作者简介:覃石胜(1987.6—),男,汉族,籍贯:广西平南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师,硕士学位,专业:美术领域艺术,研究方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