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之下如何打造提质增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邓淑花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51期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第三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型,是在立足学生立场的基础上,深刻的教育革命。它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给传统课堂教育以严峻挑战,又在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着力点上,给与课堂寻变以难得机遇。故此,本文将立足“双减”政策导向要求,以小学语文为例,探讨如何打造提质增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其集中体现在根据现代教育需求,关注少年儿童心智成长的核心要义。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认识世界、提升自身的基础,应当在整体的改革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在政策环境中积极思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水平,以课堂效率提升为目的,积极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策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双减”政策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利用课上教授与课下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师的基本模式,同时也使得教师在脱离既定方法后,难以寻求到立足学生基础的高效教学手法,其原因实质上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并不明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了解。

小学学生普遍特点在于,其年龄与心智还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智力发育与辨识能力并不成熟,知识累积与兴趣取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后,教师的课堂活动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考虑,从而导致了因具体教学目标的不确定,采取了不符合实际的课堂设计,从而使课堂效率收效甚微。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素质与业务能力待提升

对于具体课堂环节来说,随着政策的逐步深入,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手法的探讨也日渐丰富,但就教师素质与业务能力来说,在实践上能够选取与操作的具体方法仍处于形式单一的局面,或在教育实践中,因某一方法存在应用优势,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普遍进行适用。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侧面也反映出,在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上,首先需要提升的是教师职业素养与具体业务水平。

二、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提质增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变革课堂理念,思考、明确教学目的

打造提质增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各语文教师能够在立足政策与学生的基础上,首先进行教育理念的变革,要清楚的认识到理念决定思维、理念支配行动。

教师要清楚,课堂是学堂的重要作用,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与学习功能,从互动式的课堂开展为基本导向,在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中首先了解学生,在立足常新的基础上,立足常规。通过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课堂理念转换,使教师首先能沉淀下来,通过观察和思考,在立足学生知识发展需求与心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在合理教学设计的情况下,开展符合实际的语文课堂活动,以此提升学生课上学习效率。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春游去哪玩?为例,在实践中就交际话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先思考旅游场景,再描述原因。在学生的课堂互动中,通过回答,擅于发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在单元的学习与探索中,总结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的延伸方向与具体课堂设计,并在之后的课程中,进行优化。

(二)熟知教材,创新内容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在明确教学目标与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与具体设计,以内容拓展、延伸的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引,在学生专注力课堂聚焦的情况下,提升课上学习效率。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昆虫备忘录》的学习中,就可以基于课文内容没有的,但贴近生活的部分让学生进行自然实践观察。在课上,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指导的昆虫,可以从样子、形状、颜色等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表达,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导出文章内容,并在在学生学习文章后,在基于学习兴趣下,了解“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等昆虫和自然知识后,以实践作业的形式,安排课外延伸,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并以书面形式完成自己的“昆虫备忘录”。这样以来,不仅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也是课上知识讲解在课下得以应用,从语文知识的适用性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将学生需求高度凝练,在学生主动的知识探索与应用中,深化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针对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切换身份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授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双减”政策导向下,因对全新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切换,部分教师选取了学生充分发挥的授课模式,因此在课堂秩序与学生规则建制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教师要首先明确,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使教学手段与教育方式的适用是在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而并非课堂主导者就是学生。政策导向下的目的,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在多变的方式下,提升课堂质量,以此延伸出的应是教师身份的多元化介入。

(四)树立教师责任与使命感,强调奉献意识

针对学生在校课下遭遇的语文知识学习问题,要从教师素质与职业修养提升上,明确教师的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解答,将课堂遗留或拓展问题进行即时性的解决,照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以此收获成就。

三、结束语

要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提质增效,其核心措施,一定是在立足学生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与丰富多元的课堂形式,先解决课上效率的问题,同时在学生清楚的知识累积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快乐情绪影响下,从生活或课外对知识进行实用与探索,在符合政策条件的要求下,合理变更课堂,使课堂真正作用于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向荣.“双减”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打造小学语文情景魅力高效课堂[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6).

[2]常菊.浅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方法[J].学苑教育,2022,2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