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林婷婷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52期
德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实施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倡导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学习需求创新与教学相关的元素,尤其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但要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要保证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师积极推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来给予学生更为丰富、自主的学习条件,二来有效强化数学教学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适 应性。为此,教师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开展者,应该保证教学思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还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 高效、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平台。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现状

(一)分组不合理

在小组合作中,合理的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能力的关键。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分类仅仅还处于表层,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并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都会把自己的同桌和前后桌安排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进行讨论和沟通。在这种组织方式下,由于没有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入结合,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能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充分的磨炼,从而丧失了合作学习应该达到的目的。

(二)对小组合作不重视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关键的是全体同学的全面参与,只有这样,同学们的相互沟通、互相合作才能达成学习目标,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但在分组学习实际开展中,四到六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中,有个别甚至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甚至不去参与,等着组内其他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则成了学习的旁观者。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组的分工不清,大家都是抱着一种心理,以为会有别人来做,从而导致小组的整体效率下降。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

好的氛围或者环境对形成好的局面和结果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 重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氛围,以此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提供良好的环境,继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设计有 趣、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前奏,有效激发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学 习中。例如,在开展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功能为学生展示变幻莫测的三维立体图形,从而为学生创造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如此一来学生将会对三 维立体图形产生兴趣,并急切地想要深入了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当发现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找寻出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有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前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 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合作学习状态。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创造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思维和地位的更新及转 变。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 师不要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硬性要求,如“必须掌握立体 图形的概念、定理”“掌握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等,而是要 多鼓励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整理归纳相关的知识 点,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适应的合作学习条件。总而 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该多 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更要遵循环境改变思想意识的 原则,注重营造适宜高效的学习氛围,最终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采取科学的小组划分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保障分组 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关键,学生只有合作学习,才能与同学产生思维碰撞,才能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正确定 位和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此,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小组划分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为学生搭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平台。首先,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多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期待和需 求,并以此为方向规划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例如,有的学生不善言辞和沟通,希望与外向开朗的同学一组,这 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此时教师就需要通 过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制订合理科学的小组划分方案, 以便为后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在小组 成员划分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尝试穿插分组和混合分组策略,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学生互补互助、共同进步的 小组学习体系。例如,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往常的学习情 况做一个系统的统计,了解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大致比例, 然后将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混合分组,确保每一个学习 小组都存在一名或者两名学优生,如此一来小组成员之间将会形成良好的“帮带效应”,即学优生能够对学困生 实施引导和帮助,最终帮助学困生完成转化与蜕变。最 后,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控性和高效性,教师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还要控制每个小组的人数。通常情况下 小组成员的人数设定在 4~6 人最为合理,人数过少无法 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人数过多不利于保障每个成员 的融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尽量将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最优范围。合理科学地划分学习 小组,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合作学习条件,也有助于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逐渐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探索与研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全面发展。然而,高中数学小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为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合作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铁.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实施[J].科学咨询,2020(26):99.

[2]邓翠玲.问题链导学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究[J].科学咨询,2021(13):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