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设计研究

王淑盼 牛蒙阳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52期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雨课堂”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智慧教学工具,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混合式学习作为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习的真正发生。为此,本文以雨课堂平台为基础进行混合式学习,根据相关混合式学习的模型及雨课堂的特点,以大学摄影教程《构图的原理与方法》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雨课堂;大学摄影教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21世纪的时代新人[1]。在《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一文中,夏鲁惠[2]曾将高校教学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阶段、“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阶段和“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阶段,这既是国内学者对新型智慧教学工具的认可,也是对其背后的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积极肯定[3]。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或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自诞生以来,雨课堂以其灵活的课前学习方式,方便快捷的课堂检测,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模式迅速引领了课堂革命,较好地解决了教学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的问题。

1.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混合式学习概述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 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5]。混合式学习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1.2雨课堂概述

雨课堂作为一个线上教学工具,我们知道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线上教学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首先,线上教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出现学生大面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其次,线上教学不能保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因为这些线上教学的不足,所以要用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来与其进行混合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效果。

雨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师生交互方式,它的创新功能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雨课堂及时反馈的特点,使得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6]。雨课堂的功能包括课上功能,课下功能和统计功能。雨课堂的课上功能有四部分构成。第一是课件同步、第二是课堂弹幕,第三是匿名反馈,第四是限时测试。雨课堂可以满足混合式学习线上教学的需求,通过线上和线上混合式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基于雨课堂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案例设计,希望能给为高校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思路。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案例设计

2.1前端分析

2.1.1学习目标分析

2.2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2.2.1课前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把带有重点知识讲解的视频、课堂内容相关习题的课件等预习材料找资源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此次上课选用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张秋雯、郝云超老师的国家精品课程《摄影基础课》的第三周的内容“青海之行——练练构图,培养你的摄影眼”,之所以选择这个MOOC课程,是因为此课程的情景比较真实,而且学生会有一种真正的观看风景的感觉。学生看完视频、课件以及书本以后需要完成规定几道题目。

2.2.2课上阶段

课上阶段的教学过程分为创建课堂,PPT同步——案例分析,限时测试——课堂弹幕,词云分析——匿名反馈,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1)创建课堂,PPT同步

教师需点击课堂PPT中的 “开启雨课堂授课”,可获得课堂暗号和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是输入暗号进入到班级中,教师点击“开始上课”,多媒体上的PPT 就可以同步到学生手机上,那么此时教师的手机同时具有遥控器和翻页笔的功能,就可以开启“雨课堂”了。

(2)案例分析,限时测试

第二个部分对课堂内容进行讲授,结合案例图片加深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理解。教师首先介绍构图的内涵。关于摄影构图的要求。通过对点线面的讲解要求学生再次分析图片的构图要素,并且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教师里用手机拍摄能够体现点线面任一构图要素的图片,并且将图片发到课前建立的微信群里。教师在学生发的图片中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点评。

教师此时利用雨课堂的“限时测试”功能,给学生设置一道填空题,检测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了解情况:“景别就是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也就是拍摄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几个景别。”

(3)课堂弹幕,词云分析

了解了“点”“线”“面”以后再来了解摄影是其他构图要素:①景别、②方向和高度、③画面的主次分配。此部分也需要教师分析图片案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课堂已经对两个知识点进行了讲解,此时教师利用雨课堂推送“限时测试”,检测学生的听课质量。教师可以设置回答问题学生所用的时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作答,最后会有作答情况的反馈,正确率如何,以及选择各个选项的人数一目了然。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的图片,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出图片的构图要素。小组通过讨论将自己的答案弹幕到多媒体上。

(4)匿名反馈,课堂小结

最后让学生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雨课堂的“弹幕”功能,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匿名反馈,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不懂”PPT进行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就结束了。

2.2.3课后阶段

教师给学生推送任务清单: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且完成思考题:

(1)什么是摄影构图?

(2)摄影构图的作用是什么?

3.结语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讨论式、问题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弹幕以及“不懂按钮”等有效实施。应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建立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数据如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作业情况等,还有利于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与课堂上问题互动、限时测试等线下课堂活动的融合,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

[2]夏鲁惠.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N].光明日报,2016-7-26(13).

[3]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6]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12):153-1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