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如何有效开展

陈明驹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61期
贵州省义龙新区龙广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自主游戏是“幼儿游戏”而非“游戏幼儿”,幼儿园教师应摒弃传统理念对师幼关系的认知,正确看待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需求及规律,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让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地开展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展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有效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自主游戏的本质

1、自主游戏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人在现实活动中,其意志、行为、愿望必然会受到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会在对外都环境的影响形成认识和把握之后,再结合自身需要或能力做出决定和行动。因此,环境因素在对行为的决定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行为是人根据环境的影响和自身条件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自主决定,参与自主游戏的幼儿也始终处于现实关系之中。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关键途径。自主游戏与保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其他类型游戏活动共同组成了幼儿教育生态系统,同时幼儿、环境、教师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构成了游戏子系统的微生态。在游戏子系统中,教师引导并影响着幼儿的游戏进程,决定了游戏的环境和材料,幼儿的具体表现又影响着教师的评价,而材料与环境影响着幼儿的游戏水平。所以,自主游戏的开展与研究不能脱离对内部教育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应遵循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提升自主游戏的有效性。

2、自主游戏是对主体性追求的体现

自主性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所具有的主体特性之一,是主体具有一定能力、责任和权利的表征,任何自主活动实质上就是人的自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幼儿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主体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近年来,国内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幼儿教育形式的不断探索与优化,提出了方案教学法、蒙氏教育法、光谱教育方案、瑞吉欧教育法、区域活动等幼儿教学形式,而这些教学方案均是围绕“尊重幼儿本体”理念而构建的,由此可见,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自主游戏被推广和应用于幼儿教育中,要求幼儿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培育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有效开展策略

1、材料投放丰富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合理投放游戏材料,可以避免材料的单一性,从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索空间。

例如,创设泥塑这一自主游戏,如果仅仅为幼儿提供橡皮泥就很单一,幼儿的创新意识也不强。教师既为幼儿提供橡皮泥,也为幼儿提供各种牙签、彩棒以及豆子等辅助材料,面对丰富的游戏材料,就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通过豆子、橡皮泥拼出动物的形状,或者用橡皮泥做出美味的蛋糕,盛放在纸盘中。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在区域角游戏中,如美术角或者是图书角等,如果幼儿喜欢自主游戏,则由其自主选择这一游戏。图书角中的任何漫画书、画报、绘本等,都能引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不管是主题自主性游戏还是区域游戏,幼儿在尽情参与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都应以观望的态度,做好观察与指导。究竟幼儿在这一游戏之中获得了怎样的一种能力?或者其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提升?都需要及时反馈,让幼儿被游戏中的材料、游戏规则所吸引,释放自己的个性完成游戏。

2、丰富游戏形式

自主游戏本是一项以“自由”为理念的游戏活动,教师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和材料,突破传统的自主游戏组织方式,使游戏活动得以有序进行。也可以通过混龄游戏的方式,集合整个幼儿园内多个班级的幼儿,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同伴,激发其自主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幼儿都有机会自行选择整个区域内的游戏内容和同伴。此时,教师应鼓励本班幼儿和同班、异班、异龄的幼儿进行交往,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促使幼儿开展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与乐趣。如,在“单、双杠”活动中,幼儿年龄存在差异,其肢体力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具有较强力量的年长幼儿来说,能够为能力稍弱或者不敢尝试的幼儿提供帮助,也会为其做出动作示范等。小班幼儿在进行单、双杠活动中,中班或大班幼儿还会在一旁保护。教师也要做到对此类现象的时刻观察,同中班或大班幼儿一同守护小班幼儿的活动。这种方式对引发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兴趣,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

3、时刻观察幼儿

幼儿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从传统意义上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朝着活动的指导者、辅助者的方向进行转变。所以,教师应以观察的方式,首先对幼儿的行为予以分析,再依照游戏当前的进行情况,判断是否应该为幼儿提供支持,以及要为幼儿在哪方面进行指导。

例如,部分幼儿喜欢“过家家”的游戏活动,教师可基于这一主题开展自主游戏。幼儿一系列的生活化行为诸如“哄娃娃睡觉”“喂娃娃吃饭”等,并非只应用现有的道具开展游戏的过程,而说明幼儿在作出行为时已经调动了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是在模仿自己的父母曾经对自己发生过的动作。教师此时应通过观察,对幼儿已有的经验加以了解,在今后的“过家家”自主活动中,持续地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创设形形色色的游戏环境,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长久发展。除了传统的布娃娃、小婴儿床、小勺子、奶瓶等材料外,还可加入小婴儿车、婴儿床挂件、各种小型烹饪道具、橡皮泥等。橡皮泥的加入可使这一自主游戏得到升华,为幼儿提供自创道具的机会,幼儿可根据需要发挥自己的手工艺术创造力,捏出自己需要的道具。教师也要通过多维视角了解幼儿,和幼儿进行互动,提供适当的指导,或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开展游戏活动。

三、结语

总之,教师科学组织好自主游戏,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游戏的参与中富有个性地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郑美娜. 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情感读本,2020(27):15.

[2] 胡玉婷. 幼儿自主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