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需要从小开始,幼儿教育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新游戏活动,进而获取显著的教学效果,引导幼儿养成爱说、会说以及善说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能力;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在人们平时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凸显出重要性。所以,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逐渐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幼儿阶段是幼儿建立较强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倾向于专业知识的授课,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重视,合理运用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展开语言交流,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语言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一,语言游戏强调幼儿的游戏体验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但是并非是对幼儿的智力训练。很多教师对语言游戏存在理解偏差,主要在于语言游戏侧重训练性而忽视了游戏性,所以,教师要更多注重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的游戏性体验,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如幼儿行动自由、思考自由,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游戏方式。
第二,语言游戏侧重语言本身而非操作性。很多教师会将语言游戏指导成操作游戏,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锻炼幼儿的智力和思维。比如,教师会给幼儿提前准备好拼拆或装卸类的玩具、五子棋、跳棋等。通过操作性强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这与语言游戏完全是两种模式。语言游戏更多是以调动幼儿的眼睛、耳朵、嘴巴等感官为主的智力类游戏,如猜谜语、讲故事等,其核心是语言材料,游戏是运用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载体和媒介,如果幼儿离开语言材料所参与的游戏活动就不能算是语言游戏。
第三,语言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虽然游戏会最大限度给予幼儿自由探索内容和形式的机会,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但是并非随意让幼儿开展游戏。语言游戏有具体的规则,幼儿需要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对获取的语言信息加以理解,并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表达。但由于幼儿掌握的词语、句子有限,幼儿的言语表达更多带有情境性特征,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语言信息。
二、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认知体验
教师合理投放游戏材料,是建构语言游戏的基础。投放语言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和兴趣特征,按照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特点,每学期定期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并以此为出发点,设立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以幼儿阶段性成长特点和目标作为开展语言游戏活动的参与依据,然后针对性布置和配备各种游戏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材料,并完善好游戏环境,在自由、适宜的游戏环境下满足幼儿当下智力发展和获得游戏体验的需要。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接受的限度和认知基础,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比如,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以及与书写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等,注重幼儿对书写的体验或经验。
(二)运用不同方式,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容易融入语言游戏氛围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三种方式来展开:第一,用物品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与语言游戏活动相关的物品。例如,进行“打电话”游戏时,教师要先布置家的环境,再出示电话玩具。第二,用动作创设游戏情境。有时物品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找,教师如果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找到那么多物品,可以借助动作表演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想象游戏角色特征,教师表演一个动作,然后幼儿猜一猜教师在做什么。第三,用语言创设游戏情境。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的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三)指导幼儿探索,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如果幼儿遇到难理解或者无法展开行动的语言信息,教师可通过示范、参与游戏角色、从旁协助指导等方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在语言信息组成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有效指导是通过语言介入方式展开,一般教师会采用部分信息的提示、问题引导、言语鼓励或表扬等方法来介入,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可以结合不同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来定。比如,小班幼儿由于刚进入集体生活时间不长,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害羞,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或者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采取言语鼓励或表扬的方式,当幼儿被肯定、被表扬时会容易打开心扉,与人主动沟通。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也能表达他们所想,教师可以言语提示方式牵引幼儿进一步探索,减少对幼儿的干预性指导,也能从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让幼儿有兴趣继续探索语言游戏。
(四)把握幼儿的游戏主体性
语言游戏指导的核心在于幼儿是否能够在游戏中激发主体性,这也是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以幼儿的主动性、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为出发点,基于幼儿自身的兴趣、对言语的认知经验等自主探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游戏性体验。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语言游戏指导:第一,给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时间,增强幼儿对语言游戏的主动性和投入度,在设计语言游戏活动时,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幼儿,这样设计出来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方式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安全、自主发展的心理空间。教师在指导语言游戏时,要尊重个体差异,以差异化指导思想进行游戏,学会站在幼儿的思维视角考虑问题,而不是当幼儿表达不同的想法或者新奇的观点时,以一套刻板的训斥方式,随意批评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综上,语言游戏是幼儿园众多游戏类型中的重要内容,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能动性,还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解放天性,突破交流的屏障。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直接影响着幼儿一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幼儿虽然处于语言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却有着十分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使用语言游戏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定然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做到恪守己责,树立榜样形象,保证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指导,促进幼儿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推动幼儿教育实现进一步发展。(备注:这个论文总结这里,可以总结一下游戏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晓梅.浅论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28):165-166.
[2]孙凯丽.幼儿教育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方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