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李晓妹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2022年7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万承学校

摘要: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基于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形变化;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用眼睛去看,耳朵听,口说才能牢记知识内容,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发展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五官感受结合起来。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去感受身边任何事和物,操作各种行为都需要直觉做决定,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空间和图形,如“几何”内容,很多学生只能通过教材、教师板书了解图形,如果他不亲自操作根本不能直观感受图形,不利于学生空间意识的形成。

一、积极观察,促进形成

从我们开始进入校园参与学习后,教师、家长都将眼光放在考试成绩方面,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被直接忽略,促使结果重于过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内容时,教师们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概念,却不能让学生直接操作。学生不能使用笔绘画图形,不能直接感受碰触图形,根本不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关注事物,引导学生识别事物形状。对于几何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与事物的观察息息相关,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事物,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图形。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体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小事物,如体育课中学生会玩到一些与球有关的活动,如足球、乒乓球、篮球等,教师可以准备上述的用具,再准备一些长方形盒子、圆柱形物体等,让学生进行分类,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学生能够迅速地识别长方形,还有的学生认识篮球、乒乓球都是圆形,教师可以就此给学生讲解圆形,如我们吃饭时使用的碗基本都是圆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碗,以及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哪些都是圆形,这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圆形,如太阳、地球。

二、探究学习,鼓励动手

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性和理解性的学科,光靠教师的讲授显然是不行。教师的讲授只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知识内容,而运用和掌握还有靠自己。同时一味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只需要听,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如学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从而不愿意主动思考,还会渐渐消弭学生的探索、质疑、提问的精神。这对于小学生的后续的学习与思维的训练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尤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动手操作。通过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入。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后,教师还要注意提供准确与及时的反馈,相较于惩罚与责骂,鼓励更为重要。要多多鼓励学生去运用自己的思维思考数学问题,同时不要怕犯错,因为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都是在一次次错误中才得以正确实现。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课本作为长方形来展示,并通过在黑板上模拟平移的活动来介绍今天的上课内容,然后鼓励同学们自己找找身边的图形,并动手将它们平移,然后尝试归纳出图形平移的概念。

三、参与实践,产生观念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期间,学生极易碰到各种问题导致操作受阻,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得到处理。教学中教师需面对所有的学生,很容易忽视一些个别的学生。对于老师学生内心是恐惧的,如果学生不及时给老师反馈问题,会影响后期学习,更会形成一系列的学习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习,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反映问题,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任何一类图形,都应该牢记图形具有什么特点,需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等进行仔细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的图形,以及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图形,都是由图形转化到物体获得图形,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通过大脑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正方体,最终就是实际物体。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制作图形物体。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橡皮泥、小木棒,制作正方体图形,并将自己做好的图形带到教室,让学生互相观察,并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自己制作的图形的特点、特征、制作意义。例如,对于“长方体制作”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长方体,使用胶带纸将火柴棍粘成长方体。教师先让学生制作两个一样的长方体,然后使用四个火柴棍将长方体粘起来,一个长方体就好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地形成空间观念,更对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及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几何活动经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换,并将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空间中,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春梅.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基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例中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0-91.

[2]张俞清. 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105-1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