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园共育模式下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幼儿在园意外受伤问题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为促进家园共育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一系列沟通,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等问题。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最为困难、最考验教师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便是幼儿在园意外受伤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家园共育模式下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幼儿在园意外受伤问题”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幼儿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有效沟通;意外受伤;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3-6岁阶段,正是幼儿身心成长、与他人交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在幼儿身心发展、生活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幼儿并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因而在幼儿园中很有可能会发生摔跤、被抓伤等意外事件。毋庸置疑,发生此类意外事件是教师与家长都不愿看到的结果,那么作为做一名幼儿教师,究竟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来解决幼儿在园意外受伤的问题呢?
一、及时将幼儿受伤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也同样贯彻“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将幼儿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极力优化园所环境与教具等设备,避免儿童出现受伤的情况[1]。但幼儿之间发生“动手行为”几乎只在一瞬间,当教师前去阻止时,幼儿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能做的,除了及时给予抚慰、调节、教育外,还要及时将这一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来发现幼儿受伤的问题而不是家长自己发现幼儿受伤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需在沟通语言、沟通技巧上下更多功夫。首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将幼儿意外受伤事件放在首位,为家长详细讲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告知家长幼儿受伤情况、伤口处理情况、后续伤口恢复发展情况。其次,教师需告知家长事件发生后,教师调节、抚慰、教育的具体情况,让家长意识到这一意外问题已得到解决。最后,教师和家长需共同合作,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上的疏导,减轻此次意外事件对幼儿心理上的影响。在沟通完毕,得到家长的理解后,教师需进行进一步表态,表示在日后教学过程中会对幼儿给予更多关注,以免幼儿之前再次出现“打闹”,导致幼儿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
二、态度诚恳主动承担自己疏忽的责任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一日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幼儿的活动安全与教师责任是直接挂钩的。无论是制止的不够及时,还是幼儿自身原因导致的摔跤、磕碰事件的发生,教师都“难辞其咎”。那么当幼儿意外事件发生后,教师应该有着怎样的态度与做法才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在发生上述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应首先进行自我反思,而后以诚恳的态度和家长来和家长进行沟通,主动承担自己疏忽的责任,让家长感受到自身的反思之意,重新唤醒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
例如,在幼儿园常常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在早上家长送幼儿进园的过程中,家长会和教师进行交流,表示前一天回家后发现幼儿手指上有小伤口,询问得知是幼儿在操作教具时被教具不小心刮到了,虽然没有出血,但是有一条红红的印子。基于此,教师在听到家长这一反馈后,应及时对幼儿手指伤口进行查看,了解事态的严重与否。在发现幼儿并无大碍后,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歉意,说明自己没有关注到孩子手指受伤这一问题,表示自己工作上的疏忽。而后表明回到班级后,会对班级教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检查与完善,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问题的发生,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最后,教师需告知幼儿,当再次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后,要及时和教师反馈。
三、与家长合作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当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受伤情况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理解的同时,还要和家长进行合作,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优势,和家长一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2]。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大脑这一类意外事件发生时,教师不仅要加强与“受伤”一方幼儿家长的沟通,也要与“动手”一方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如此一来,在双方调节、教育下,才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和谐交往,让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例如,幼儿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常常会出现“抢玩具”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个别幼儿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试图通过“武力”来获得玩具,使得幼儿在“抢玩具”的过程中意外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针对这种情况,则需教师及时将这一问题反映给家长,并与家长共同合作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在与“动手”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时,应告知家长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情绪稳定、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和家长共同合作,让幼儿懂得关爱同伴、互相分享的道理,使得幼儿明白解决事情不可以靠“武力”。而后在与“受伤”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时,则需与家长达成一致教育方向,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告知家长或教师,寻求家长以及教师的帮助。
总结
总而言之,当幼儿在幼儿园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教师要做的便是及时将幼儿受伤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意外受伤的“来龙去脉”;其次,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做到态度诚恳,主动承担自己疏忽的责任,应尽的责任不可推卸;最后,为避免再次出现意外受伤事件,教师需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一定安全意识,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刘慧慧.“共情”“共商”“更关注”——幼儿受伤后的家园沟通策略[J].山东教育,2021(21):51-52.
[2]秦旭芳,朱琳.做“情绪”的主人——家园携手合理应对幼儿在园伤害事故[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