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总体上看,人的思维能力,由以感性意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和以理性逻辑为基础的抽象思维共同构成。数学,是一门运用抽象思维探究数字、图形参数运算问题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基本逻辑思维、抽象分析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划,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已经更好地贴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课堂氛围不佳、学生数学素养缺失等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深刻领悟数学教学对促进学生成长的独特意义,从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建立着手,进而确保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步提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教学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供参考。
一、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含义和价值
解决问题,顾名思义,即结合数学学习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旧有数学知识、生活常识、情境体验以及学习潜能等,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寻找解决路径和办法,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同时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长期以来,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和说教、题海和试卷为主,即便有些教师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不够,交流讨论机会不多,不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问题设计,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片面视为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解决问题的价值正在于对以上教学弊端进行改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足
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足,很多内容都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单一、机械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情况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多元化、灵活化。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刀切”现象,缺乏特色,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使数学问题贴近学生认知基础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教师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中一定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问题的设计和安排,通过提供一些具有生活内涵的数学问题,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10个足球分发给男生组和女生组怎么分?学生回答:每组5个足球。接着教师引出比例概念:男生组30人,女生组20人,问如何分?如何保证公平?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提问,来促使学生对比例产生初步的认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必要的时候统计班级男生和女生人数,模拟问题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进一步彰显生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重要引导价值。
(二)创新评价体系
以考试分数、合格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虽然具有直观、可量化的优点,但对学生的激励性不足,容易引发师生间的矛盾。要更好地匹配新课改中关于寓教于乐的教学精神,实现由关注学科向关注学生的转变,教师有必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改造。具体而言,适当降低期末考试对于衡量教学效果的权重影响,增加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如学生日常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堂响应教师的积极程度、学期内参与实践型学习活动的数量等。覆盖各个学习层面的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教学风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矫正数学学习中的错误习惯、错误态度。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多表扬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内生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有利于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注重开展拓展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开展先行组织策略、认知发展策略、概念形成策略以外,还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利用拓展教学活动来开拓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拓展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个性看法,有效增加生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了解除了教材知识以外的数学文化故事,以此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知识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中的“圆柱与圆锥”进行教学时,可以在拓展教学环节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观看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数学文化视频,以此给予学生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深入探究数学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数学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围绕自己对圆柱体、圆锥体的认识展开自由的讨论,让他们针对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和面积时发现的数学规律进行自由表达,以此有效开拓学生的基础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
结束语
总之,解决问题教学要有人本思维,视学生为数学教学的本体,重视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自主性,落实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彰显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96-97.
[2]沈丽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82.
[3]孙丽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