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核心素养为向导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各项素养的提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素养是对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高中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才能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实践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并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指通过培养提高个体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并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层面,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核心素养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音乐教学应在学生形成并提升核心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背景,高中音乐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
一 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学科教学的重视不足。由于受到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约束,主科往往会占据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无法保证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2]。此外,个别高中音乐教师敬业精神不足,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对教学敷衍了事。长此以往,音乐课程变得可有可无,不但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当。音乐教学应该是生机勃勃的,但是许多高中音乐教师都采取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导致音乐课堂枯燥而乏味。部分音乐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中才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采取的教学方式又过于开放,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无止境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课堂显得热闹,而学生无法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无法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重理论轻实践。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应注意音乐教学离不开实践,缺乏实践的音乐教学就像是纸上谈兵[3]。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很向往音乐课,他们都希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中随着音乐律动充分地展示自我。然而,部分高中音乐教师更重视理论的讲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
二 核心素养为向导的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一)以实践活动为动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歌唱、演奏、艺术表演、音乐创作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音乐素养得到提升。比如,在《大江东去》的鉴赏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个乐段进行对比聆听,并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描绘出旋律线条,使其能充分的感受两个乐段的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和调性转化。此外,为了能够使学生理解《大江东去》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通过古诗词鉴赏的方式,使其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并体验到该曲文辞与音乐的巧妙结合,让学生体会独唱曲的艺术魅力。
(二)以聆听、感受为基点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是其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要注重倾听,而不能只凭语言、逻辑性的表现,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以情感经验为依据,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进一步加强其审美感觉,使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欣赏水平。比如,在《血战湘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讲红军战士在渡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线时付出的巨大牺牲。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在倾听主旋律的同时让学生联系作品,深刻体会红军战士为革命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调式等要素中,体验音乐语言的力量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培养审美感知,使其获得音乐的审美。
(三)以丰富的文化为内涵
音乐艺术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它,人类可以了解这个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是一种社会人文素养,它能使学生从音乐发展的视角去更好地了解社会,反过来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更好的认识音乐。比如,在欣赏《多彩的民歌》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聆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歌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其发现民歌体现的是最广大民众的心声。然后,学生通过学唱感受《多彩的民歌》中的几首歌曲的旋律,他们会发现南方民歌具有婉约优美的风格,而西北民歌的风格更加高亢嘹亮,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因而在内容上、节奏上和风格上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人民性。通过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多元融合的灿烂文化,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要明确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这一教学目标,这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俊燕.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评价深度融合——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1(09):25-31.
[2]牛琴,刘晓娟.基于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川江号子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0(05):13-18.
[3]吴元均,伍淑群.对标学科核心素养 优化教学目标设计——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音乐鉴赏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0(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