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以中学英语教师科研课题为例
摘要: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笔者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题方案在课题名称表述、目标设定、内容分解、方法选用、成果提炼等方面存在问题。梳理目前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中的问题,探讨改进策略,对于完善课题方案、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彰显研究价值、实现育人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教育科研;课题设计;问题与对策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当前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较高。然而笔者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方案在名称表述、目标设定、内容分解、方法选用、成果预期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往往导致课题研究问题不聚焦、研究欠深入、成果不凸显等。结合中学英语教师课题方案,梳理方案设计中的问题,探讨改进策略,对于完善题设计方案,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一、课题方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题名称泛化,研究问题不明
问题是课题的源头和起点,教师应将能揭示事物之间一定的矛盾关系的、有价值的、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和解决。在科研实践中不少课题问题宽泛,主题提炼不精,研究范围、对象、内容等要素限定不清。如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该课题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试图通过实践来总结提炼若干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那么该课题名称可调整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更好聚焦研究内容,突出核心概念。
(二)目标表述虚化,研究结果不清
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的指南针,引导着研究内容、实施走向和预期成果。在拟定研究目标时,不少教师把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意义交叉,或是把研究目标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混淆。目标描述不成系统,缺乏具体化、可视化目标的提炼,导致研究意图不清,欠缺操作性。
(三)内容分解碎片化,结构逻辑不强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是把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细化为若干个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小问题。有些课题方案中研究内容或子课题的分解往往孤立存在,内在关联不够,不能紧密围绕所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指向问题的解决。
(四)方法运用随意化,研究方法与内容的适切性不够
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科研须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用科学的理论引领,用科学的方法操作,才能体现科研的作用,体现研究的效率和效益。然而在科研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严谨结合特定方法,就具体的研究内容来设计和部署研究,甚至只就具体研究方法的定义作阐述,方法与内容的适切性和操作性不强。
(五)成果呈现边缘化,研究价值体现不足
按照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后,教师需要对某个或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预期研究成果。有的课题方案只是复述子课题名称或只有一个研究报告,而不是成果的规范表达形式,不能很好呈现研究成果,更遑论体现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价值性。
二、优化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对策
(一)发现真问题并规范表述课题名称
从教育实践中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是教师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李冲锋(2012)认为教师应基于学科教学实践筛选那些客观存在的、能揭示事物之间的真实矛盾的、可探讨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课题名称基本能反映研究问题的最主要的信息,如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目标、研究背景等要素。课题名称应侧重最想突出或最应突出的要素,一般至少体现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如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路径的行动研究》 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是个真问题,名称能清晰地反映研究背景(核心素养视域)、研究对象(高中生)、研究内容(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课题《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则更明确了研究目的——指向思维品质发展,其核心概念可框定为:思维品质、体验式阅读。课题名称是对选题的精准提炼,表述力求准确、规范、简练,其核心概念一般不超过3个,一般以总字数20左右的陈述句为宜。
(二)细化并精炼研究目标
在方案设计中,研究目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目标决定了研究主体内容分解、具体实施方向和主旨成果预设等。曹素芬(2018)认为可以从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任务目标面向过程——表达“做什么和怎么做”;成果目标指向结果——表达“做成什么”;成效目标着眼效用——表达“产生什么实际效用”。这样从课题本位、具体结果层面、上位成效方面进行细分和表述,层次比较清晰。宗锦莲(2023)认为研究目标是对课题研究“目的地”的想象,是直接的目标,不是间接的效应;是终结性目标,而不是过程性任务;应兼顾学理性、实践性和推广性。
如课题《教研组合作研修促进初中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行动研究》目标可设定为:(1)在现状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关于教师合作研修方面的现存问题、需求并寻找对策,学习借鉴已有相关研究中的经验来开展教研组合作研修;(2)确立初中英语教研组研修的系列专题,形成合作研修的基本操作流程,探索合作研修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积累典型案例;(3)通过合作研修促进初中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等。
以上研究目标中,(1)是研究的基础任务以及任务的终点,兼顾了学理性;(2)是研究的主要实践成果,体现了研究的实践性;(3)是研究成效及成果推广价值的呈现。清晰的目标,为分解研究内容、选用研究方法、预设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路径。
(三)合理分解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落实,可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并精心架构。通常以“研究内容(或子课题名称)+ 研究要点”的形式表达,以体现研究的个性和特色;注意子课题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相对独立性,避免交叉和包容(伏荣超,2015)。因此研究内容绝不是若干内容的简单拼凑,也不完全等同于子课题。
如课题《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可分解为:
(1)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价值、英语读后活动形式及组织方法、策略等的文献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文献研究,厘清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价值,梳理国内外外语阅读读后活动的形式及组织方法等,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组织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要点: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和课堂调研等,了解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影响活动成效的主要因素,剖析原因,研究对策。
(3)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行动研究,对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的目标、内容、任务、形式、方法、评价、流程等设计进行研究,探索读后活动设计的基本范式。
(4)高中英语读后活动实施的案例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在具体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后活动,积累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等,并不断优化,提炼经验。
(5)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的原则、方式、方法和途径等。
通过这样的分解,该课题以文献研究作为研究的理论起点,将现状调查作为研究的实践起点,重点围绕读后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展开,积累案例,最终形成操作性策略,体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结构。
(四)科学选用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设计要与研究目标和定位相适应,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体现不同研究方法独特的研究路径、步骤。方法的选择、设计和运用是浑然一体的过程,需要从课题申报开始考虑清楚,在研究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成果最终表达上有所呼应。研究方法的选择,就是确定验证研究假设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在科研实践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并无成规,有时一项研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而往往一种方法又可运用于许多种研究。基础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
如课题《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方法运用如下:
(1)运用文献研究法,厘清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价值,梳理汇总目前语篇教学中读后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方法和已有经验。
(2)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学中,认真研读分析语篇,理论联系实际,合理选用、设计读后活动,边实践边完善。
(3)结合案例研究法,重视积累读后活动的案例,多角度分析读后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实施有效性。
(4)通过经验总结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设计和运用不同语篇模态的读后活动,探索实施活动的策略,提升认识,提炼经验。
(五)多维凝练并预期多元成果
预期成果是对课题研究将要完成的结论性内容的预设。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重视过程资料和经验的积累和成果的多维凝练,既有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也有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史静,2021)。可以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策略等进行归纳,将体系、机制、要素、原理、类型、特性等进行整合,将过程中的步骤、要求、做法、方式、环节、程序等进行归结。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分类较多,一般可分为理论性成果,如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教育专著、科研论文等;实践性成果,如活动实录、教育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评价量表、师生成长袋、校本课程、资源库、教学用具等。一般来说,研究成果应与课题名称、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呼应,还要考虑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后续工作。
如课题《教研组合作研修促进初中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至少可以从几方面提炼和呈现成果,如教师合作研修:内涵及其实施途径(文献综述)、教研组合作研修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调查(调查报告)、教研组合作研修促进初中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策略(论文)、初中英语教研组合作研修手册(研修制度、研修专题、研修记录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中英语教研组合作研修(经验论文、案例、研修与课堂实录、评价改革方面的论文及研究报告等)。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在发现有价值的真问题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植于课堂,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探索教与学双向建构的实践路径,深化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破解难题,引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冲锋.教学科研选题:从问题到课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2(14):51-53,63.
[2]曹素芬.课题方案中“三维”研究目标设计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8(10):24-28.
[3]伏荣超.课题研究的分解与细化[J].教育科学论坛,2015(5):45-46.
[4]史静.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提炼的原则与案例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1(1):37-40.
[5]宗锦莲.如何设计课题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J].江苏教育研究,2023(1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