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胡祥珏: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该医学院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参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医学生中选出52名,以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26名)与对照组(26名),各自以混合式与传统式教学模式为其提供教学服务。对比医学生满意度、学科成绩优良率、检测成绩与教学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满意度分别为96.15%、69.23%;学科成绩优良率100.00%、76.92%;学习成果检测成绩与教学质量评分观察组居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解剖学适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效。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式教学模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21--01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主要学科,理应在教学中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习能力。与传统式模式比较,更能增加学科吸引力,促进知识内化吸收[1]。本文于该医学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校医学生中选定52例作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
1 学生档案与教学模式
1.1 学生档案
以医学院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参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52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各有26名,最小18岁,最大21岁,男生32名,女生20名。对照组中医学生平均年龄(19.29±1.03)岁,男女生各有17名、9名。观察组学生平均(19.22±1.01)岁男女生各有15名、11名。教学成果与学生年龄、性别无直接关联(P>0.05)。
1.2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剔除标准
选取标准:(1)均为该学院正式建档的在校医学生;(2)身体健康且具备沟通学习能力。
剔除标准:(1)肢体残疾或抑郁症学生;(2)休学者或身体有恙者;(3)听力或视力受限者。
1.3 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以线下面授法,结合人体解剖学课时有序为学生安排教学活动,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等。
观察组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方法如下:
第一,线上预习,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采用微信群或者云班课、学习通等软件,为医学生公布预习任务,指引学生在线上平台上自行了解与人体解剖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而后获取预习检测成绩,知晓学生疑惑[2]。
第二,线下指导,教师整理好学生预习成果后,从中选择薄弱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而且也要联合分组学习方式,依据预习质量有方向性展开探讨。如学习人体结构特征时,可在课堂上为其播放人体构造演示图,以解剖视频、标本图片等资源,加深学生的印象。就组内讨论结果为其布置测试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与学习趣味性[3]。
第三,线上拓展,课下可以通过软件布置课后习题,以线上知识巩固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成果,指引学生明晰人体解剖学知识现实应用方向,借助线上丰富资源开阔学生视野[4]。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医学院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与学科成绩优良率统计结果;(2)观察阶段性学习成果检测成绩;(3)观察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估情况。
在统计医学生对医学院解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时,具体采用十分制评分法,根据学生个人体验给出评分,分数高于6分者视为满意者。学科成绩优良率以每次学科考试成绩为审核标准,百分制考题中,分数在60分到84分为良,85分以上属于优秀,计算优良成绩占比率。
学习成果检测成绩由学院解剖学教师出具考试题目,从中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涵盖基础理论、标本分析、病历档案研究等部分,以30分、40分、30分为分数分布比例。分数越高则对应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显著。教学质量评估时制定的评估量表,可以借鉴学者田伟[5]等人的研究内容,结合笔者研究经验,归纳四项条目,包括教学流程、教学态度、执教能力、课堂效果,均以十分制评分法进行打分,评判主体为学院主任,分数越高对应教学质量越优。
1.5 统计学方法
把研究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处理,以(x±s)加以表示,用x2对计数资料予以检验,以(%)进行表示,数据输入后P值若小于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医学院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与学科成绩优良率统计结果
根据表1研究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采用的教学模式,其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6.15%,远比对照组的69.23%高,学科成绩优良率100.00%,比对照组的76.92%高,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2.2 对比阶段性学习成果检测成绩
结合表2研究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教学模式下的医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检测成绩远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
2.3 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估情况
根据表3研究数据分析可知:教学后观察组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呈现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混合式模式下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致使师生全程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学生的自主能力将得以提升,且见识广阔,相比较教学优势明显。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教学方法满意度96.15%;学科成绩优良率100.00%;学习成果检测成绩基础理论(27.99±1.72)分,实验标本分析(36.38±2.16)分,病历档案研究(28.58±1.22)分;教学质量中教学流程评分(8.59±1.08)分,教学态度(8.76±1.11)分,执教能力(9.04±0.83)分,课堂效果(9.02±0.57)分,同对照组数据比对呈现显著差异(P<0.05)。从数据整合分析中推断出:医学院医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参与人体解剖学学习活动,教学质量评分与学科成绩、满意度普遍上升,表明该模式在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有实践价值。为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专门汇总相似课题研究学者研究成果,发现学者吴振宇[6]在其研究阶段,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少见不满意学生。学者张园园[7]等人以该模式为研究主体,分析学科成绩优良率比例偏高,照比传统教学模式获取的学科成绩,其分数得到稳步提升,继而证实该模式可作为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的首选改革模式。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科成绩,协调师生关系,强化教学能力的作用,值得引起教师重视。
参考文献:
[1]贺立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2021,(11):68-69.
[2]何宗强. 基于职教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6):172-173.
[3]何亚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119.
[4]路皖庆,党幸星,张欣然,等. 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局部解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J]. 解剖学杂志,2021,44(05):446-448.
[5]田伟,王正东,曾亮.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5):31-35.
[6]吴振宇,鲁亚成,张婷,等.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解剖学杂志,2022,45(03):283-286.
[7]张园园,裴林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4):69-70.
第一作者信息:胡祥珏,女,本科,1991年5月出生,助教,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