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一“学困生”体育游戏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团体辅导实证研究
摘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从二者的理论背景出发,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学困生团体心理 辅导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一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意义和应用,以期通过体育游戏探索高一“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 理健康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来积极推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一“学困生”;积极心理学;体育游戏;团体心理辅导;学业自我效能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部分学生在学业、家庭及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不良心理事件偶有发生。其中,高一学生面临由义务教育阶段向高中阶段的转变,以及体育“学困生”对体育的抗拒心理,内心会有迷茫与未知,加上有的学生群体存在自卑、敏感、情感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征,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以往的心理教育关注的多是学生问题行为的纠正与修补,积极心理学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目标,并通过活动体验与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围绕积极心理学在高一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这对构建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促进高一自我效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咨询开始前,了解学生参与意愿及学生情况,并在研究开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有严重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或正在接受精神类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的学生,最终选取某高中在校体育学困生学生 65 名.其中男生 12 人,女生 53 人,年龄 18.52±1.16 岁,研究过程中无人退出,出席团体咨询的次数为6~8次,平均7±1次。
二、研究过程
本次团体辅导共8次,每周二下午进行,每次时间控制在1.5~2 小时,在方案设计方面,参考《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并根据辅导员建议和学情分析,最终确定了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5个积极心理学模块,包括个人优势、学习方法、主观幸福感、情绪管理、同学关系、父母关系、对抗挫折、心理韧性、内在动机和行动力 10 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具体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如表所示。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可提高高一“学困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对提升学生正性情绪和改善负性情绪也有明显效果。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游戏需要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秀意志品质,发挥自己创造力;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达到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同时能正确评价和欣赏别人的健康心理。
本次团体辅导设计以各项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内容上涉及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多个方面,每一次团体辅导过程中,注重团队成员间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学习和个人成长。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会深入小组进行引导,在熟悉环境下,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尤其是当小组中有人率先自我暴露以后,其他成员便不再觉得自己特殊,并且小范围的讨论,也会消除学生部分顾虑,继而参与其中。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洞察自己,从团体中其他成员反馈中获益的同时,帮助他人,这使得学生在团体中获得更多自我认同,提升学业自我效能。
四、研究建议
本研究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干预形式,在心理专业引导者的带领下,在精心设计的团体活动中,在同伴的支持下,在共同的参与与分享中,学生们积极地体验、思考和行动,得到来自同伴与引导者的积极反馈,其自我概念变得更积极。这一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多采用团体辅导对自我概念偏消极的学生进行干预,促进其更积极的自我认知,进而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此外,普通高中学校也需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形成合力,给学生创造更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多地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使学生能够更多看到自己的积极面,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更有动力去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更好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总之,体育游戏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在以后的体育游戏教学中会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积极心理学体育游戏提升“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银,刘清霞,等.医学定向生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 ,2020,10(4):236-238.
[2] 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397-399+402
[3] 钱晨露.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研究[J].才智,2018(35):109
[4] 陈兰清.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J].校园心理,2020,18(4):341-343.
[5] 臧凯,李英.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1].中国教育学刊,2015(S2):81.
作者简介:杜福正(1993-),男,:汉,江西南昌,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南昌市八一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学“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心理干预研究中的一项成果。 立项编号:NCZH2022-144 立项类别: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