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庚悦
  
锦绣·下旬
2023年1期
德惠市第六中学 吉林 长春 130314

摘要: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对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运用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在中小学开展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同时提升两者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具体内容、教学效果评估等四个层面进行渗透。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教学;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裴斯泰洛齐在其著作《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与心理学教育结合起来”的思想,并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几节课、几个短剧、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把所有老师的教育热情都调动起来,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刘维良指出,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赋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其智能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巧妙地将课程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处于理论上的构思和实践的总结,大多是一些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发现,尽管广大一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们也在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支持,大部分老师只能简单地使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或单一的心理学方法,缺乏全局的思维和整体的把握。

一、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育目标与理念

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融合目的和理念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渗透:一是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教育的交叉。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科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除了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外,还包括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第二,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心理教育中,应适当地将课程教学目标纳入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中,特别是情感教育的合理目的。

二、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育技术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作为学科的教学实践。如:心理学中的调查法、问询法、沟通法、沙盘游戏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都可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渗透。比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曾在教学中采用了“放松”与“暗示”法,在学生的积极化和良好的状态中,引导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题型中心图示原理,把握知识之间的上下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和激发,显著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技巧,营造了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果。

三、心育课程在教学中的渗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感和环境适应性。这些内容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可以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的渗透,充分发挥课程内容所蕴涵的资源。

许多科目的教学内容都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包括了怎样正确地了解自己,怎样与别人交流。科学学科的某些背景知识业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内容,比如某些科学家对知识的爱好,使他们取得了杰出的成绩。这些内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不能以知识为最终目的,而知识仅仅是让学生的心理发育与个性得到完善的手段,从而使其拥有更为稳固的内心素质,从而适应社会的变迁。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忽视了人文、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教育的低效。重视人文精神与心理学,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更高效,而认识的目的又在于促进人的本性、心理的成熟,重视教材中的心理因素,既能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教学评估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再仅仅是“分数”。一味坚持“高压”,只能造成学生的负向心理,甚至造成逆向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的乐趣。心理健康评估强调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并信任每个人的性格与差异,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评估。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结合的评估方法强调不仅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而且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强化。教师在期末评估中,既要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又要运用学生的成长评估表、学生的心理发展档案等,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与反馈,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改进。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既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的心态,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9):70-75.

[2]黄艳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之间的互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9-10.

[3]万强兴.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15):100.

[4]翟惠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