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借用因子分析法探究河北省各地级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从乡村经济低迷现状和市场存在问题出发,最终得出石家庄,保定,唐山数字经济和居民消费水平发展最好的结论。
关键词:数字经济;居民消费;因子分析
1.引言
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连续六年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共谋数字经济发展大计。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价值层面,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河北省地区乡村振兴积累原始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二是实践意义层面,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有利于反映各地级市信息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制定适合当地的未来发展规划。
2.因子分析
本文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移动互联网用户数X3,固定互联网用户数X4,电信业务总量(万元)X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X6,专利申请数目X7七个方面研究居民的消费水平。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出公因子,并计算出综合得分,根据公因子和综合得分对河北省各地级市数字经济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析。
2.1适用性判别
借助KMO和Bartlett检验,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628>0.5说明指标的公共因子多,巴特球形检验Sig=0.000<0.05,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也具有独立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2.2确定公因子个数
各指标的提取率均在60%以上,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提取率在60%以上70%以下,其他五个指标的提取率均高于90%,各指标的提取率较好,因此提取的两个指标能很好地反映样本数据信息。由表2解释的总方差可以得到当提取两个公因子时,提取特征值大于1,方差贡献率达到85.193%,则表示能反映原来7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2.3公因子命名
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确定公因子名称。由表3旋转成份矩阵可以看出公因子1中比重大的指标为X3 ,X4,X5,X6,X7,这几个指标主要体现市区的基础设施,因此将公因子F1命名为“数字基础设施”;
公因子2中比重比较大的指标为X1,X2,这几个指标主要体现居民消费和商品价格,所以将公因子F2命名为“消费价格”。
2.4公因子得分
根据表4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分别列出“数字基础设施”因子F1和“消费价格”因子F2得分,并计算出各市区的综合因子得分
3.建议
(1)提高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带动邯郸、沧州、邢台、廊坊居民消费,尽管保定、衡水、承德、张家口的居民消费水平高于前面提到的四个城市,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政府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活力和社会生产力,进而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提升居民的购买力。
(2)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秦皇岛、衡水、承德、张家口这四个城市的产业产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远远低于石家庄、保定、唐山的水平,针对如此现状,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社会活力,提高社会创新创造能力,鼓励创业,增加创业补助。
(3)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辐射带动全省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石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全省中心位置,可以通过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并未其他地区的数字建设提供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丞佑.后疫情时代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互联网经济,2020,(12):22-26.
[2]李春林,陈旭红.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