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研究

陈佳莉 张馨妮
  
锦绣·下旬
2023年21期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030

摘要:舞蹈是艺术之母,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和精神特质。中学舞蹈教育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其传播与发扬,以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审美的方式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其中。当前中学舞蹈教育在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一功能方面尚有较大拓展空间,采取“互联网+”发展的策略,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舞蹈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广泛可及。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创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舞蹈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于中学生来说,舞蹈教育不仅承担着舞蹈文化常识、舞蹈基本技能的学习,还担负着增强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素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优秀舞蹈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及创新舞蹈教育内容与形式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中学舞蹈传统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近年来,中学舞蹈教育在新政策、新形势下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舞蹈教育这一形式承载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当中,使得中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接触到许多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现阶段舞蹈作为一门相对新兴的艺术课程,中小学舞蹈教育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还有很多阻碍。其一,传统舞蹈教育资源匮乏,在一些中学中,传统舞蹈教育的资源相对有限,教材和教学资料缺乏更新和丰富性,这导致学生对传统舞蹈的了解和学习受到限制,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其二,舞蹈教育课程设置不足,一些中学的舞蹈教育课程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和表演,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充分,学生对传统舞蹈的理解和认识有限;其三,传统课堂上课气氛严肃沉闷,学生对传统舞蹈的兴趣不高,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流行舞蹈或其他现代舞蹈形式,对传统舞蹈的学习和传承缺乏主动性;其四,师资队伍的不足、区域性不平衡,一些中学的舞蹈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授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导致舞蹈教师在传统舞蹈教育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利用“互联网+”模式协助传统中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为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给中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传统的线下课舞蹈教学并不能面面俱到的进行学科交叉类学习,这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通过互联网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教学资源得以数字化,并且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共享和传播。这些资源包括传统舞蹈的演示视频、教学教材、音乐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广泛的资源共享。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学习汉族舞蹈时,将汉族的民俗文化、舞蹈常识、舞蹈教学片段等放入教学平台中,以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好了解汉民族文化。其次,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来看,线上直播、录播、音视频实时互动等新型模式不断涌现,这无疑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方式。也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使偏远地区在舞蹈教师团队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更好的去学习舞蹈,更好的利用舞蹈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线下上课方式改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将富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舞蹈教学视频、赏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供中小学生学习中小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此外,利用“互联网+”模式还具有互动性、资源共享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从事舞蹈行业的相关人员在线交流、问答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促进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互联网平台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对传统舞蹈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建议

舞蹈网络教学就目前来看还处于探索时期,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线上教学体系。它作为一个舞蹈教育的新鲜血液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在素质教育舞蹈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舞蹈教学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的优势,应在具备一定条件后设计开发一个面向全社会、面向舞蹈受教育者的舞蹈教育专业网络技术教学管理平台,应凸显在线教育的优势。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设计一套有利于师生交流合作、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模式。例如,网站的系统中要有学生学习后的知识反馈环节、舞蹈兴趣小组讨论、舞作互赏等功能区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实时沟通。其次,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也应该利用教室中多媒体展示舞蹈画面,以准确、精炼的“口传”与舞蹈动态形象的“示范”相结合,用镜头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文化的韵、民族的魂。从舞蹈教学的需要出发,促进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舞蹈教学中要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元素,结合当下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舞蹈教育教学模式,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懿.浅析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4(05)

[2]董洁.舞蹈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21(25)

[3]邱爽.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育之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4]高沙.网络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9(04):70-70

项目基金: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市级创新创业项目资助,202310270175,“互联网+”中学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