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影响及思考

——以江苏大学为例

王凯 杨锴炬 王俊杰
  
锦绣·下旬
2023年27期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321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游戏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41.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在1-3小时,3小时以上的同学占到13.21%,大量的网络游戏时间占据生活中学习,人际交往和个人提升的时间,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翘课、厌学、社恐氪金、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状况。最后对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上提出对应对策。调查成果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网络游戏;大学生;影响;思考

一、问题引出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造成一些影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兼具娱乐和社交功能的网络游戏成为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平台。网络游戏因其开放的虚拟环境,精美的特效设计以及多样化的游戏风格具有极高的耐玩性和成瘾性,一部分大学生抵不住诱惑,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对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项目将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采访的形式来从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动机、时长、消费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喜好程度,以及网络游戏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生活。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江苏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问卷通过线上转发和线下邀请同学扫码填写的方式,共收回问卷536份,其中男生407人(75%),女生129人(25%),调查对象覆盖江苏大学各个学院。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研法,观察采访和网络媒体法,调研前小组成员梳理研究思路,查阅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在小范围内试发并采取同学们反馈,对问卷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得到最终版后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二维码,针对一些特殊的现象采用观察和采访的方式调查,最后对所有收回的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现状

1. 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由于大学生相对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并且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游戏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在马薇薇对部分大学生进行的游戏成瘾调查当中,成瘾者占到了总数的15%[1]。陈开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中成瘾者占到了11.3%[2]。

2. 大学生游玩网络游戏的动机

伴随着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游戏也是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网游,手游层出不穷,而对于游玩网络游戏的原因,根据调查显示主要有:竞技、应对困难与改善情绪、逃避、幻想、技能发展、娱乐放松、社交等几个方面[3]。在游玩网络游戏时,游戏中的很多元素可以使玩家难以控制自己的投入其中,其中就包括随机的奖励,逼真的图像,可以获得成就的快感等。在游戏中,玩家会因为听到动听的音效和看到炫酷的画面而获得极强的正反馈,奖赏相对而言就更容易获得。在一些游戏中还具有重要的社交和情感交流功能,使玩家情不自禁的就想加入其中,渴望上线参与互动。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程度增加。

3. 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氪金

网络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而其中付费游戏的概念却不曾改变甚至越来越强烈。从之前各大游戏厂商都推行的6元首充奖励,到现在的30元,60元不等,在价格上逐渐提高,随之的奖励也更高,而这些无一不在刺激着大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消费。在这些氪金道具的不断诱惑下,大学生便会在游戏中不断的进行充值。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手游依旧是朝着氪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近年来的手游几乎没有一款敢开放完全自由的交易平台,且物品的定价也被完全限制,玩家只能根据既定的价格来进行消费[4]。

四、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

1.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

网络游戏也是一个社交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游戏中可以与素不相识且兴趣相投的人畅聊,于是更加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出现很多社恐人士,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也减少很多,调研发现,如图 1所示,有16.7%的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游戏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1.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还有46.43%不受影响。

2.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调查发现,如[5]所示,有48.21%的大学生认为“会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影响学习”,有42.86%的调查对象表示“偶尔会在学习时间想玩游戏,但是可以控制,影响不大”,还有8.93%的大学生表示“会因为想玩游戏而不想学习”。通过小组成员观察分析,大部分同学在课堂和自习时间玩游戏,从而减少了对课程的复习和主动学习的时间。通过采访2023年江苏大学20名挂科较多的同学,其中有80%的同学平均每天游戏时长超过三小时他们表示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出现厌学、翘课、挂科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就是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被留级。

3. 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部分学生在玩网络游戏为了更好的游戏体验,以及获得更昂贵游戏装备的虚荣心,经常氪金购买游戏装备,甚至为了在游戏中充值省吃减用,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如图 3所示,有89.29%的大学生在游戏中花费在10%以下,8.93%的调查对象花费在游戏中的金钱占每月生活费的10%-25%,还有1.79%的同学花费占生活费25%以上。

4.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络游戏的成瘾性使人在接触后很难自律生活,对于空闲时间相对充足的大学生来说,游戏是消磨时间,获得快感的最佳途径。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占据了大学生的很大部分时间,如图 4所示,有48.21%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在1小时以下属于正常现象,39.29%的大学生平均1-3小时的游戏时间,还有12.4%的大学生每天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上。游戏时间占据了太多时间,因此也导致大学生在饮食、睡眠、运动、卫生方面造成不良影响。调研发现大部分游戏玩家为了节省时间经常点外卖,熬夜,对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并不在乎。

五、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思考

大部分大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并且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缺少学习动力。所以,大学生在入学后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学校应该做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来解决大学生面对新生活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从个人方面去迎接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面对生活。

1.从学校角度

1.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江苏大学的校园活动非常丰富,有文化节目、志愿服务、各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班级和部门团建等项目,但是部分大学生对于这些活动比较被动,经常是为了学分和志愿时长而参加活动,甚至有一部分同学不屑于参加此类活动,如何让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拥有更加丰富的大学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难题。

1.2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

上大学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迷茫,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又从来没有如此轻松,自然会有让自己好好玩几年的想法。所以,学校应尽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课程,宣传让学生们尽量参与。以及开展简历大赛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多多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开展企业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以后会有怎样的职业环境,工作内容和职业需求。

1.3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网络游戏会使一部分学生足不出户,吃饭只吃外卖,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应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来促使学生们多交流,多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读书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生活条件,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转移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2从个人角度

2.1大学生自身做好闲暇生活的学习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指向。

严格把控游戏时间,不要过于沉迷网络游戏,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利用网络多去进行在线学习。

2.2多尝试社会实践活动,来明确自身职业规划。

多进行公益活动,明确自身价值,提高自身利他主义精神,规避网络游戏带来的自私和狭隘负面影响。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寻找自身的职业方向。

2.3提高辨别能力以抵御网络游戏负面影响.

大学生要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自己辨别网络游戏中错误思想观念的能力。观看青年大学习等提高自我批判性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

六、结语

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放松娱乐平台,适当游戏有利于缓解压力,增进同学感情,展现个人能力并获得成就感,但是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极其严重。通过对江苏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喜好程度及影响的研究,发现41.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在1-3小时,3小时以上的同学占到13.21%,大部分同学能够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对日常学习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有一部分同学受网络游戏危害巨大,为此,小组成员对结果分析后,从学校角度和个人角度提出对策。除此之外,社会,家庭也应当重视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共同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薇薇.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陈开.大学生网游成瘾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21.DOI:10.27727/d.cnki.gwhxc.2019.000224.

[3]葛梦娇.冲动性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D].西南大学,2023.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0806.

[4]曹珺瑢.大学生网络游戏氪金、自我控制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3.DOI:10. 27778/d.cnki.gqhzy.2023.000058.

作者简介:王凯,生于2001年9月,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金属材料工程方向

杨锴炬:生于2003年3月,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金属材料工程方向

王俊杰:生于2003年10月,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金属材料工程方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