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文化元素在微短剧中的符号意义分析

邵雯 任义
  
锦绣·下旬
2023年27期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 300000

摘要:在时代的迅速更迭下非遗文化面临着新的传播机遇和挑战。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式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通过对于非遗元素的现代解读和创意展现,它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还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本文将从微短剧如何作为文化与历史的桥梁去通过符号学视角,探讨非遗文化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非遗文化;微短剧;符号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文化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艺术形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探讨非遗文化元素在短剧中的符号意义,不仅有助于丰富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还能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一、微短剧的崛起与文化表达

微短剧全称为“网络微短剧”,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在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三大类之外,新增了第四种“网络微短剧”类目。2022年12月,广电总局将网络微短剧明确界定为,“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相较于传统剧集,微短剧具有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更新迅速等特点,观众能够在一天的碎片化时间里快速刷完十几甚至几十集的一整部微短剧,所以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微短剧之所以可以快速崛起,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一些优势。首先竖屏播放模式使得微短剧可以在一种移动状态下就可以观看,符合了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其次,短小精悍的聚集可以使得观众们在平日琐碎的时间里就可以了解到完整的故事,符合碎片化时代的观看习惯。最后微短剧的内容且是丰富多样的且大多为爽剧为主,它涵盖了爱情、玄幻、职场等多种题材。剧情化的特征和故事性的色彩吸引了广大受众群体。并且随着抖音、快手这种数字化平台的兴起,进一步的推动了微短剧的传播,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可以说微短剧从创新的叙事方式以及视觉语言,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娱乐消遣,也在传达丰富的文化主题和社会一体,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性。

二、非遗文化元素在短剧中的融合策略

非遗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因为其不仅携带着历史深度更是一种符号体系的存在。在符号学的视角下,非遗文化的每一项记忆、每一个习俗不仅是生活中简单的技能或者物品,更是承载深厚文化意涵和社会价值观。

在当今的年代,随着观众对影视作品质量和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增长,影视制作人面临的即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个大环境。而微短剧的兴起本身就作为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非遗文化元素在短剧中的融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能够巧妙地将文化内涵与叙事技巧相结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也给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就像是《巫咸技忆》和《一梦枕星河》这样的作品,通过将非遗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短剧中去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拿《巫咸技忆》举例,他以五大非遗项目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巫溪独有的文化精髓,用一场时光之旅为观众呈现了巫溪的历史积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美。这五大非遗项目分别是:巫溪嫁花、巫溪烤鱼、巫溪老鹰茶、五句子山歌和巫溪传统手工制盐技艺。通过五大非遗项目,观众将深入了解这些非遗项目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生活哲学以及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艺术性表现,也重新探索和肯定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开辟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三、非遗文化元素的符号意义

非遗文化元素在微短剧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些文化的外在形式,更是对它们所承载的深层次符号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一种传播。通过这一形式的传播媒介,非遗文化将被重新诠释和赋予新的生命,而其符号意义在当今社会也得以扩散和深化。

首先便是他本身赋予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通过短剧的形式用故事去阐述与非遗相关的故事使得观众能够在情感上与这些文化产生共鸣,从而增强自己对文化根源的认同。其次,在这些微短剧中非遗文化元素成为了一个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通过现代的人的视角去解读、呈现,不仅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现代观众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以及欣赏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从而去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统一。

再者,有些非遗文化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学和智慧。用视频的方式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经历去把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紧密联合,从而向观众传达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此外,这种形式的传播让非遗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实践与发展,让更多的人去知道他、发现他、了解他、传承他。以一种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挑战时,得以更好的适应以及转型。

最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微短剧通过展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非遗文化是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也是倡导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非遗文化的符号意义主要是关乎于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创新表达。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也强调了文化的根源性和时代性。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媒介形式,它与非遗文化的融合虽然也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他更多的是创造出了一种可能性。通过这一内容的融合,非遗文化的符号意义也得到了新的展现和解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开了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刘广宇.“非遗影像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主持人语[J].民族艺术,2024,(01):17-18.

[2]陈文馨.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影视传播[J].三角洲,2023,(24):176-178.

[3]赵晖.融合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产业报告(2022)[J].影视制作,2023,29(05):13-34.

[4]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EB/OL].(2023-04-24).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754228.html.

[5]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22-11-1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2/27/content_5733727.htm.

本文是天津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新媒体小镇特色微型文化故事(项目编号: 2023136590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