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拾玉镯》为例谈京剧花旦表演
摘要:京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始于清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流传至今。京剧的主要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而在提及京剧的角色之美时,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花旦这一角色。花旦是旦角的重要分支之一,以特色鲜明的少女或者少妇形象为主。本文旨在以《拾玉镯》这一基础戏本,分析京剧中花旦的表演艺术。
关键词:《拾玉镯》;京剧;花旦
京剧起源于清朝的北京,在上世纪中期便已经享誉世界。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派系和艺术特点。花旦一角呈现的多是妙龄少女或者泼辣的中年妇女,有着十分鲜明的人物特征,成为了舞台中最受欢迎的戏剧角色之一。《拾玉镯》讲述的是一出幽默的戏剧,其中花旦的角色为孙玉姣,本文将以该角色作为研究视角,探究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
1.花旦角色概述
花旦是京剧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具体还可以继续分为“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以及“小旦”五种。其中,“闺门旦”指的是还没有出嫁的妙龄少女,其人物特点主要表现为腼腆和内向,即大家闺秀的角色。“玩笑旦”是指以喜剧和闹剧为主的人物角色,多在戏剧中说说笑笑,性格爽朗。这种角色对应到戏剧中多为从事小商小贩的中年妇女。对比上述两种角色类型,即在唱和念的表现形式上均有所差别。“泼辣旦”的特点为典型的“打打杀杀”的角色,这种角色与武旦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以说话直接,性格放荡的特点为主。“刺杀旦”指的是刺杀或者被刺杀的角色,“小旦”则是指年龄较小的女性,性格特点以活泼开朗、情窦初开为主。
2.花旦角色的表演艺术
2.1注重眼神细节
京剧表演中,角色情绪的传递并不仅仅通过台词,相反眼神能够透露很多人物性格和特点。换句话说,演员的眼神细节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花旦角色而言,眼神技巧的应用较多,在镜头以及角度方面的表现都是十分细致的。例如,孙玉姣喂鸡的镜头中,由于鸡的数量少了一只,此时人物想要传达的便是紧张和害怕的情绪,但是,这一过程并没有台词,就需要演员通过眼神向观众传递。而由于这情境的时间较短,演员需要通过前后对比来强化效果的呈现。如在抖饭时眼神微微向下,等到眯眼睛的动作时再将头抬起来,这样动作的变化,能够将表演幅度强化,增加表演的效果。而在后续的擦眼睛情境中,动作需要缓慢,眼睛睁开的时候在转眼珠的节奏以及方向上也要突出表演的层次感。而在孙玉姣与付鹏的相遇时,眼神应当饱含妩媚和娇羞,在不好意思看男演员的同时也要透露出想要偷窥的俏皮。这些情绪的呈现都是通过眼神进行的,从而推动剧情的跌宕以及激起群众共鸣。媒婆进屋之后,孙玉姣首先是眼睛躲闪,体现了内心的不安,之后媒婆说破后情绪逐渐转化为娇嗔。再结合刚刚拾玉镯的剧情,通过眼神要将窘迫和害羞同时体现出来。
2.2把握鲜明节奏
花旦戏的生动和鲜明,需要演员的所有动作甚至神情都要符合人物特色,并要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在《拾玉镯》的戏本中,孙玉姣的身段特点是节奏明快,舞蹈性和观赏性较好。在孙玉姣的出场动作中,配合甩辫子以及小碎步的动作,能够加强少女的活泼与灵动,传递给观众演员的基本特点,奠定了青春的总基调。而在“找鸡”的场景中,少女的步伐不紊,又能体现活泼也蕴含了沉稳,在一路的仔细寻找中,节奏逐渐变快,人物的严谨和细致性格跃然纸上。在“拾玉镯”的身段上,孙玉姣先拉开大门,在巡视无人之后慢慢走出门外,再次进行寻找,而在无意间踩到玉镯之后,惊喜和疑虑的情绪顿时萦绕心间,在想要捡起镯子和怕人撞见的纠结情绪中,首先抡手绢,然后侧身云步,大翻身之后用手绢将镯子盖上。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动和静的结合,节奏十分鲜明,不仅融合了音乐和鼓点,也将身段和舞蹈等杂糅到一起,体现出了身段的美丽。
2.3展现生活式表演
孙玉姣的人物形象不能矫揉造作,需要把握好火候以及分寸,含蓄中表现出情窦初开和活泼开朗的少女角色。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以表演为主,而要更加体现出生活。例如在“轰鸡”“数鸡”以及“喂鸡”的动作中都需要演员通过表演将虚拟的场景表现出来。“喂鸡”的动作需要向观众呈现出鸡在满地跑的场景,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手一直指着同一个方向,以此来贴合生活。而在针线活中,花样的选择以及搓线等细节都需要与生活常识相符,演员需要掌握节奏感,增加观众的体验和享受。
2.4注重细节表达
京剧的表演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表达,真正落到“细处”。例如在“丢鸡”的场景中,孙玉姣找到小鸡后首先是漏出责备的神情,这个场景的演绎似乎没有什么特点需要关注的地方,但是,一些演员增加了拍胸口的细节,这个细节的设置是十分合理的。对于孙玉姣这个小姑娘而言,失而复得之后肯定会本能地舒一口气,拍胸口的细节将更加完整地塑造了人物心理。在做针线的场景中,穿针等幅度一般都较小,这就使得表演的过程必须十分细腻。穿过线之后的动作都需要增加一些动作,从而强化视觉的感受,增加表演的层次感。一些角色在表演时增加了先在指头上舔一下然后捻线的动作,这无疑强化了观众的共鸣,将很多小处的细节都以更加艺术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与爱人相见的镜头中,孙玉姣通过眼神将姑娘的爱慕和紧张之情都体现出来,在细节处,增加了一些错愣的神情,以及放缓脚步的动作增加了怀春少女的娇羞和震惊。手拿着针线却扎到手的动作,提升了演员在小女孩羞涩方面的诠释。
3.总结语
总的来看,在时代的积淀中,京剧的表演艺术愈发成熟。花旦是京剧角色中的重要一环。演员必须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出发,不断强化基本功,生动诠释每一个京剧中的角色,才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强化戏剧角色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花旦角色的特点,进而通过《拾玉镯》这一戏本,探究了花旦角色的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徐兴童.京剧花旦表演艺术及特色探析[J].剧作家,2023(01):100-102.
[2]王睿. 戏曲动画中的京剧旦角造型设计研究[D].成都大学,2022.
[3]吴青青.从京剧《拾玉镯》看荀派艺术的“情”与“美”[J].大众文艺,2016(08):169.
[4]朱华娟.漫谈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以《拾玉镯》为例[J].剧影月报,2013(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