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绿色生态文明系统为导向的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新方向,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平衡。绿色信贷通过降低绿色产业贷款门槛,限制高污染、高消耗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从绿色信贷对产业机构的影响路径及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影响提出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等优化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一、引言
绿色信贷作为支撑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发展绿色信贷为抓手,通过强化融资支持等手段,实现信贷资源的倾斜,对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银行信贷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早、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宽了融资渠道。研究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可以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指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现状
(一)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金融机构以市场效应为中心,借助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研发绿色信贷产品。在实践方面,随着政策的逐步出台,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业务投入逐渐加强,推动发展。2017年-2021年我国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绿色信贷金额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张。该数据表明,国内银行对绿色信贷越来越重视,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逐渐从萌芽到完善的过程,积极发挥中场机制,在政府的推动下,绿色信贷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在2013-2020年期间平均增速达到14.88%,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仍需注意的是,绿色信贷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占比情况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且绿色信贷平均增速较后者仍低了0.85%,存在增长势头不足、难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等问题。
(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在经济贡献率方面,第三产业近些年也得到大幅稳步增长。目前处于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调整转型,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GDP贡献率稳定4%左右,在2020年出现大幅增长态势;第二产业的GDP贡献率自2012年开始逐步下降,2020年有所起伏但2021年又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自2012年开始一直处于逐步提高,2020年出现下降趋势,但2021年又重回上升轨道,整体而言第一产业相对平稳,第二产业比重整体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跃升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就业能力大等优势,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截至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绿色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绿色信贷制度,但绿色信贷在实施和落实中还面临诸多考验和问题。
1.绿色信贷政策缺乏弹性
银行在实施信贷决策时,大多会对各行业的整体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作出相应的信贷决策,但在整个过程中通常缺乏标准,比如绿色环保企业和“两高一剩”企业的简单分类,明显缺乏标准衡量方式,会对信贷决策产生一定的误判。此外,银行在对企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大多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两高一剩”行业作为绿色信贷黑名单,直接拒绝其绿色信贷请求,对企业的信贷状况评价过于片面,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绿色信贷实施的初衷。
2. 政府激励机制欠缺
立足银行角度,政府对银行亏损的激励和补偿措施相对缺乏。从实施激励措施的角度来看,虽然政策文件提到税收抵免、利率、绿色信贷担保和风险抵消,但诸多措施并未得到贯彻落实,银行工作人员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中缺乏积极性。许多银行大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绿色信贷所具有的强制性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体现,银行在面对经营目标和绿色信贷政策产生分歧时,极大可能会选择实现自身经营目标,将款项发放给风险小但收益高的企业;立足于企业角度,绿色环保和产能转换属于低收益投资,且投资周期较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向环保领域发展,缺乏政府激励机制,企业更不愿意向环保领域转型。
1.人才缺失与创新不足
在国外发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大多信贷人员具有专业背景,与环境专家紧密合作,而国内许多绿色信贷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对绿色信贷流程、环保政策法规缺乏深入了解,难以根据贷款公司提供的报告进行评估或对公司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价,在企业环境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绿色信贷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二、绿色信贷推动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绿色信贷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绿色信贷政策缺乏弹性、政府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借助绿色信贷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建设,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为解决绿色信贷政策缺乏弹性这一问题,应积极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设,为推动产业结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完善信贷框架,贯彻落实“双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和法规的规范上,加强金融领域的审核授信力度;其次,完善信贷统计监测体系,完善统计监测职能,及时统计企业的实时信贷状况,对存在重大隐患、不规范排放污染物等企业进行实时监测,对积极配合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或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二)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引领作用
在绿色信贷发展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在绿色信贷起步较晚、需要完善权责机制、现行绿色信贷量化指标体系不足、需要实施绿色信贷评估的情况下,应加快绿色信贷法律体系的建设,根据银行业的实际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绿色信贷立法,明确银行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有效遏制绿色信贷欺诈行为。同时,明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严格监督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引领和保障作用。
(三)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的核心都在于人。目前,我国在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还比较缺乏,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人才培养成本较高,现有高校也没有开始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产品更新难度较大。绿色信贷业务是一项新兴业务,涉及层面较广,对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加强绿色信贷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扩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做好绿色信贷业务人才储备,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论
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核心成分,不仅可以调节资金,还可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引导绿色企业发展。研究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可以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指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文章在阅读既往文献和收集相关数 据的基础上,对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梳理,从绿色信贷对产业机构的影响路径及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影响提出推动绿色信贷产品更新、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等优化建议,以此实现绿色信贷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
[2]李晨雨.绿色信贷对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2.
[3]郝鹏飞.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22.
[4]余招涛.绿色信贷对江西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J].河北企业,2022(02):71-73.
[5]李珑莹.安徽省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1.
[6]朱昊缘,吴燕华.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21(12):84-87.
作者简介:郑思迪 湖北武汉人 1991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洪山支行 客户经理 研究方向:金融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