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德国下萨克森州人工智能教育及其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沈欣
  
锦绣·上旬
2023年22期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为德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德国的发展经验,加强跨学科融合、引入AI领域的教材、增加实践环节、关注跨文化交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可持续语言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德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跨文化交流

一、德国下萨克森州人工智能教育

德国下萨克森州人工智能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州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出了多项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与此同时,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各级学校也在积极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以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一)培养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

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学校的数字设备、数字教学和课程中的数字化主题都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影响到人工智能(AI)领域的能力。目前计算机科学课程只是一个自愿的辅修科目,内容主要限于编程语言和软件知识的传授。从2023/2024学年开始将计算机科学课作为高中10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的高一)的必修课程,是在提供必要的数字技能和应对AI专业人才短缺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骤之一。

下萨克森州的教育核心必须是传授数字的敏感性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技能。鉴于人工智能(AI)在未来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的早期阶段将其作为一个贯穿各领域的主题纳入普通和职业学校的课程,以便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和系统的认识。它有别于传统的编程语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

(二)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

人工智能(AI)包括不同的领域,其技术是一项跨学科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仍然是个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其内涵仍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重要性和动态性与对人工智能专家的巨大需求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这导致了学术界和商界在招聘人工智能专家方面的激烈竞争。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及时地满足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需要,招聘优秀人才与培训和进修同等重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日益枯竭的劳动力市场,德国下萨克森州各高等院校必须急速提高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解决各高兴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师瓶颈(教授职位,教师助理,博士后)。鉴于前面所描述的挑战,州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加强和促进人工智能化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相关的知识转让和应用。这包括建立和扩大相关的非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和扩大各高校间的交流、研究和教学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合作。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AI培训力度,推动AI产业的发展

下萨克森州政府与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BMWi)共同资助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未来能力4.0培训中心(Mittelstand 4.0),该中心培训师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培训和咨询,其主题就是 “人工智能(AI)培训”,该中心培训师的宗旨,助力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化领域转型升级。除了介绍人工智能(AI)基础知识外,AI培训师还为单个公司提供其人工智能化潜力的评估和具体分析,并为实施基于AI的解决方案启动第一步。为了推广人工智能(AI)技术,德国下萨克森州自2019年以来每年都要为科学领域和商业领域的专家颁发三个“人工智能(AI)人才”奖项,以奖励他们在人工智能(AI)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AI教育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

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智能教育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先进的技术,以及如何平衡机器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成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处理可能涉及到法规的制定和遵守。为此德国2018年成立了数据伦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数字社会的道德标准。2019年10月10日发布了《针对数据和算法的建议》,提出数据和算法协调治理、分级监管等理念。此外,德国还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积极参与AI伦理问题的讨论和标准制定,以确保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相关伦理和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德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实践应用、国际合作和伦理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以适应和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德语教学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AI应用已深深地融入到各行各业,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仅靠一门德语专业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德语教学产生了影响。例如,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为德语教学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德语教学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因此,德语教学的服务目标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能力、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一)人工智能时代德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人工智能时代,德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的使用场景和语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德语教材和教学内容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是德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加倾向于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因此,德语教学也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3.语言技能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德语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如何将语言技能与其他技能进行融合,是德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4.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德语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例如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德语。但是,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德语教学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德语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融合语言技能和其他技能、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等,以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

(二)德国下萨克森州的AI教育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德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德国下萨克森州的AI教育领域的发展对德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和启示可从AI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能力的培训、以及其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1.AI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

在德语教学中,增加科技德语的内容,如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词汇、术语和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细节和专业知识。引入一些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德语教材,这些教材可以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技能,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如让学生使用德语编写简单的机器学习程序或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

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邀请教授、研究员或工程师来给学生做讲座或指导实践,帮助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前景。

总之,为了配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德语教学,增加科技德语内容、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专业人士合作等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培训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德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同时掌握德语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校企合作,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拓展国际合作,通过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推动德语教学的发展。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德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加强德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为此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国际合作、关注市场需求并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3.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方面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语,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

引入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相关的主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伦理问题等。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背景和现状,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的伦理问题。

德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引入与德国文化、教育和科技等相关的内容,了解德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发展和伦理问题。

在课堂上偶尔组织讨论活动,通过金典案例展开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的讨论,目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总之,在德语教学中,结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入相关主题、增强文化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三、结论

德语教学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时,除了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应融入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和合作。学生也需要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德语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言实践和文化交流。通过这些变革,德语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2021年度线上微专业建设项目“科技德语”(2021XK-40)、经济德语2(2021XK-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欣(1965-),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德国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