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帝王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新力作

——评周瀚《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

张振谦 谭智
  
中文学刊
2022年5期

摘  要:唐代帝王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周瀚博士的新著《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即是研究二者关系的一部力作。该著既立足于文学的审美本质,对唐代帝王诗歌的特征做了细致的分析,还探讨了唐代帝王的文学观念、文化政策与文学活动对唐诗发展的影响,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和辩证与比较的学术意识,为认识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唐代;帝王诗歌;诗坛

作者简介:张振谦,男,1979年出生,河南许昌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谭智,男,1998年出生,陕西汉中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eror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literature is close, and Dr. Gladys Hon Chau's new book “The Imperial Poetry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erors and the Poetic Circle” is a masterpiec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ased on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literature, the work not only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erial poetry in Tang Dynasty, but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iterary concepts, cultural policies and literary activities of the Tang emper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philology and literature and art, the research vision of combining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nd the academic awareness of dialectics and comparison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erial poetry and the poetic circle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Tang Dynasty;The Poetry of the Emperor;Poetic circle

About the author:Zhang Zhenqian, male, born in 1979, Xuchang, Henan Province,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the College of Literal Arts of Jinan University, whos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 Tang and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Tan Zhi, male, born in 1998,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master's degree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College of Literal Arts of Jinan University, mainly research direction is Tang and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君王能诗是我国古代普遍存在的现象,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外编》中即言:“唐虞以下帝王诗歌之美者,尧《卿云》,舜《南风》,穆《东夏》,项《垓下》,高《大风》,武《秋风》,昭《黄鹄》,孟德《对酒》,子桓《杂诗》,文皇《帝京》,玄宗《晚发》,皆非当时臣下所及。”①然而,像李唐王朝的君主一样,不仅世代写诗爱诗,以至绵延不断而达三百年之久,而且其间多出名篇而臣下所不及者,在唐以前还确实未曾有过,甚至到了文化巅峰时期的宋代也难以与之媲美。②可以说,唐代帝王诗歌是唐诗甚至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个时代文学繁荣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有密切关系。在唐代,由于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特殊的身份地位,帝王写诗爱诗的个人爱好、价值取向和文学思想无疑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直接和重大的影响,明代胡震亨曾言:“有唐吟业之盛,导源有自。文皇英姿间出,表丽缛于先程;玄宗材艺兼该,通风婉于时格。是用古体再变,律调一新;朝野景从,谣习寝广。重以德、宣诸主,天藻并工,赓歌时继。上好下甚,风偃化移。固宜于喁遍于群伦,爽籁袭于异代矣。”③即强调唐代帝王对唐诗繁荣所做出的贡献。此外,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君王推行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对于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及艺术经验的积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对唐代帝王诗歌的研究应当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视点。然而由于唐代帝王诗歌整体的艺术水准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相比较低,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唐代帝王这一特殊的创作群体,对于唐代帝王诗歌这一独立于唐代文学主流之外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现有的一些研究还存在着许多可以深入空间,一方面对唐代帝王所创作的诗歌本体研究不够细致,另一方面,唐代帝王与诗坛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探索。④

周瀚博士的新著《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初文出版社2021年版),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盛唐帝王诗歌与诗坛》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五章,前三章重点选取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为个案,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他们的文学思想、诗歌内容、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初盛唐帝王诗歌与诗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第四章是对唐代其他帝王的诗歌及其与诗坛的关系整体性的论述,第五章则是对唐代帝王诗歌总体特征的分析。总的来看,该书旨在“剖析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唐代诗人群体形成的过程,以及通过探讨唐代帝王的诗歌和诗坛的关系,从而揭示唐代文学史的发展特点和流变规律”⑤。

研读此书,我们认为该著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文献与文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程千帆先生曾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所追求的是文艺学与文献学的高度结合”,“文艺学在理论上解决问题,文献学在史料上,背景上解决问题”⑥,而“真正好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将文献学与文艺学两方面相互结合、渗透、协调在一起所取得的”⑦。《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一书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实践之中,在充分把握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考据的方法,对唐代帝王诗歌中有据可循的篇章进行了科学细密的考证,这些考证或是对旧说的借鉴与补充,或是著者的新见解,都为进一步解读和评判作品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例如,该著结合《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史籍,为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巡幸诗一一寻找到了史料依据,并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以表格的形式呈现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每一首巡幸诗的史实背景。

也正是该著翔实丰赡的文献考证,为著者解读和评判帝王诗歌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在解读唐太宗的《重幸武功》一诗时,著者首先借助史书搞清了太宗的出生地为武功庆善宫,以及他贞观六年(632)和贞观十六年(642)两次重回武功的史实,这不仅解释了诗题中的“重幸”一词,更为深入理解其诗中“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的抚今追昔之感提供了注脚。又如在论述唐昭宗与韩偓等晚唐诗人的创作关系时,著者先根据史实将昭宗与韩偓之间的关系做了历时性的梳理,再结合每个时期昭宗的具体境遇,探究韩偓感时诗篇情感和风格的变化,以此得出昭宗对韩偓诗歌创作的影响。类似于这样的发现,都是著者在翔实丰富的史实依据基础之上得出的,这既体现了著者秉承“以材料说话”的严谨治学态度,也充分显示了其深湛的学术功力与执着的探索精神。

其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前辈学者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外部环境因素,如从山水田园、时代思潮、学术背景、社会人事关系、文人生活方式等文化学的角度对盛唐诗的繁荣进行阐释⑨,或将唐诗繁荣的原因主要归于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和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等等⑩,往往忽视了“人主”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在影响唐诗繁荣的众多原因中,除了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等因素之外,作为封建专制社会中“人主”的帝王对诗坛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

《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一书即是整体上以人学的视野来探究唐代帝王与诗坛的关系,以此解释唐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该著认识到唐代帝王的文学观念对诗坛的直接影响,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主观——主观”的影响机制,对于纠正弊病、革新文风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另一方面,该著还深刻揭示了帝王对于诗坛的间接性影响,即“主观——客观——主观”的影响模式,著者曾在引言中指出:“帝王通过修订典籍、成立文学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尊重和延揽文学人才、游宴赋诗等等举措,促使诗歌繁荣的客观因素由初唐至盛唐逐渐发展完善,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⑪,从范围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机制的影响更加广阔、深远和持久。但无论是哪种影响机制,其影响源都来自于帝王,因此该著紧紧围绕帝王展开论述,以此探索和说明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导向性作用。

同时,该书既注重将唐代帝王视为一个整体作群体考量,又兼顾重要的个案分析,重点选取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对他们在唐诗发展到高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究。如著者通过对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广泛延揽文学人才、举办宫廷游宴赋诗活动、喜爱颂美诗体的个人好尚的分析,说明武则天对于盛唐诗风崛起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论述盛唐诗坛人才辈出的盛大局面时,著者将其归结于唐玄宗采取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对张说、张九龄集团的任用上,突出玄宗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该书将宏观的人学视野自然地熔铸在微观剖析之中的做法,不仅使得帝王与文学的关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来,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这一本质特征。

其三,辩证与比较的学术意识。《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一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能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富有辩证的学术意识。唐代帝王作为当时国家的权利象征,其个人价值取向对文学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这种导向既有正确、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该著认为唐太宗反对释实求华的文学思想,批评和纠正了六朝以来的浮靡诗风,为唐初建立雅正之诗风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同时也指出唐太宗与群臣的唱和诗作之所以“欠缺整体统一的艺术美,没有做到情景相融”⑫,一方面是因为在他们的唱和中,太宗虽位于主导地位,却因帝王的地位和身份磨灭了诗人的鲜活个性,其诗作中情感的抒发被儒家思想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标准牢牢禁锢,另一方面,大臣处于被动的位置,他们的唱和诗作通常是被动地跟随和模仿太宗的内容和风格,“三部式结构”的写作难以流露真实的个性和感受,正如杨慎所言:“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⑬从这一点来看,作者对帝王对文学发展的阻碍作用和消极影响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著在论述过程中,比较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对唐代帝王诗歌的意象与特征的分析中,既有不同时代的帝王诗歌的比较,也有同时代不同帝王的诗歌比较,还有同时代帝王与文人群体的比较。著者通过对唐代帝王和六朝帝王诗歌中宫廷生活的比较,发现两者宫廷诗歌风格的不同,即六朝宫廷诗歌淫靡放浪,而唐代宫廷诗歌由于受儒家思想行为规范的影响,富而不奢、华而不靡。该著还对同时代不同帝王的诗歌进行了比较,如唐太宗与唐玄宗的巡幸诗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多的抒发的是对创业维艰的感慨,后者多是表达对继承王业的荣幸和对先王的崇敬,又如通过比较唐太宗与其他帝王对秋天的描写,认为“太宗在描写景物之余有抒怀,对秋天的感怀构成了与其他帝王的最大不同之处”⑭。该著还将帝王诗与同时代的文人诗比较,如在论述唐代帝王诗歌典雅端庄的特征时,将唐太宗、唐玄宗与褚亮、李白的登临抒怀诗进行了比较,以此得出后者多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叹,故而风格虚幻感伤,而前者具有雄视天下的气魄,故而典雅端庄的结论。

此外,周瀚博士不仅研究古典诗歌,还致力于创作实践,深谙古典诗词写作的技巧,因此在分析唐代帝王诗歌的意象、典故、声律时,较一般研究者更有切身体会,也更为细致深入,对帝王诗歌艺术特色和水准的把握也更为精当。例如,在书中,她不仅对玄宗诗歌中的律诗进行了统计和分类,由其诗之对仗工整、声律谐和等特点得出玄宗纯熟运用律体的评价,同时,她还通过对帝王诗中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意象的统计发现,玄宗诗中多用春、风意象,而少有冬、雪身影。可以说,沈文凡在《近百年唐玄宗诗歌研究综论》中所指出的现有玄宗诗歌研究存在“对其诗歌的一些内部规律、个人特色,如喜用的韵脚、意象、偏爱的场景等尚缺乏一定细致的归拢”⑮等问题,都在周瀚博士的书中得都到了很好的解决。

所谓“玉无全璧”,《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对一些问题的论述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如对于唐代帝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如何促使诗歌繁荣的客观因素不断完善的,而这些客观因素最终又是如何影响文坛的,论证链条的完整呈现可能更加能够满足读者对于帝王与文学关系这一话题的期待视野。当然,这个问题相较于整部书而言,实属白璧微瑕,丝毫不影响其应有的学术价值。

该著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学术素养、独特的学术眼光、辩证的学术意识,既反映了作者对唐代帝王与文学之间关系的论述,是其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和立场上所产生的正确认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于唐代帝王诗歌艺术特征的分析,是其基于多维度对比后所得出的准确结论,是比较接近唐代帝王诗歌的真实面貌的。更重要的是,该著的论证过程,能够让读者在领会到文学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同时,又深深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感中,对学界重新思考和认识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明)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25页。

② 关于宋代帝王诗歌可参看史月梅《论宋代帝王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特色》,《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55-60页。

③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1页。

④ 论著方面如宇文所安《初唐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孙琴安《唐诗与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张明非《帝王文化与中国文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博硕论文方面如郭玉萍《初唐帝王诗歌研究》(延边: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龚庆红《唐玄宗诗歌研究》(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周鹏飞《唐代帝王诗歌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赵凯《唐代御制诗研究》(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等等;期刊论文方面如韩云娃《唐代帝王的宴饮活动推动乐舞和宴饮诗的创新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33-36页)、司海迪《论武则天诗歌中的帝王气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73-74页))、吴振华《论唐代帝王诗序》(《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第1期,第67-81页)、孙静文《帝王情怀戒盈心——浅析唐太宗诗歌创作倾向》(《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66-68页)等等。

⑤⑪⑫⑭ 周瀚:《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香港:初文出版社2021年版,第13页、第21页、第84页、第299页。

⑥ 程千帆:《桑榆忆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⑦ 程千帆:《贵在创新: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问答》,《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⑧ 唐太宗、唐玄宗巡幸诗的史料依据分见周瀚《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香港:初文出版社2021年版,第44、172页。

⑨ 参见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⑩ 参见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⑬ (明)杨慎:《升庵诗话笺证》,王仲镛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07页。

⑮ 沈文凡:《唐代韵文研究》,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年版,第201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