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得以不断蓬勃发展,也促进了餐饮行业愈来愈趋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本文基于人力资源中就业指导等相关理论,探讨分析了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本科学校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就业体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就业质量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中国各高校逐年上升的毕业生人数,大学生毕业后的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对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各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已突破874万人次,较2019年增加了40万人,再次达到历史的新高度。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所直接对应的行业是餐饮行业,再往大方向讲是营养健康产业。现如今,随着政府鼓励消费政策的影响及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随收入增长的不断更新,大大促进了我国餐饮业的未来发展,致使我国的餐饮行业迅速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因此,培养适应国家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高等本科教育的就业质量,是现下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及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关注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意义
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向来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也显得尤为突显: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增大,这就更加增大了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在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对职业院校的大力扶持使得各专科技术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加强。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学习的周期短、实践的能力强、对薪资待遇的要求低,市场的口碑较好,这就让现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式再一次的加剧【1】。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中间谋求就业,其就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就业质量也有呈下降趋势。
本文在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找出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影响就业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合黄山学院中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归纳了学校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就业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望对促进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存在问题分析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发展。
2.1 落后的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产教融合力度不够。现在各高校的烹饪专业大都缺乏复合结构的教师队伍,另有一部分教师的实践实操能力高,但又缺乏教育教研能力。
2.2 缺乏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就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的初级阶段,不能形成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现如今大多学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缺乏完整性且覆盖面狭窄。学生不能很好的知道就业信息,不能很好的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进而不能保证就业的质量。
3 提升策略
3.1 对学生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
相较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现代管理者更重视人本资源的管理,关注员工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发展。现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为了发挥“人”的最大效能,让人们发挥自身的最大发展潜力。所以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高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作为组成人力资源主要部分的大学毕业生的高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1.1 改革教学方式
要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应该从改革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始。另外,实训课程则应该从“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巩固基础理论教学成果”的原则入手,采用最新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竞赛、合作创新机制等多种方式,以实现有效的应用型高技能、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
3.1.2 加强师资力
要进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拥有一支科学合理高质量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其师资队伍需要不断加强建设。以派送教师分批次到企业接触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学习为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分批次公派教师到其他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与交流经验为辅,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
3.1.3 创新培养模式
现如今,本科层次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多采用前期在校进行学习,在后期进入企业实习的“教学+实习”的培养方式,此模式在大多院校中普遍施行,但其中存在着缺点,因此在向应用型学科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学校而言,如果学生在毕业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准备就业为最终目标的职业安排可能会对其可信度产生严重影响。对父母和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技能,最终选择正确的工作。如果学习结束后,因为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或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了相关就业技能的培养,只有业务不能和其他同事正常相处导致工作不顺利,学习的目的又何在呢。[2]
3.2.1 促进就业指导全面化
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辅之以适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提高职业技能等。辅以举办适合各阶段的各类竞赛实践活动,将所习得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活动的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加认识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在之后的学习中完善改进,更好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13]。
3.2.2 就业信息加强建设,就业指导推进信息化
各高校应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形成就业服务信息体系,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向毕业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增加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环境的了解程度。
4 结语
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行人才测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形成针对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就业率的情况下,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甄少波,刘栾忍.高职烹饪与营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J].农产品加工,2016(15):87-88.
[2] 谷欣宇,设置“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及优化措施——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