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工笔人物色彩语言研究

王雪雪
  
锦绣·中旬
2023年1期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历经千年洗礼。改革开放以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渐趋繁荣,并以其崭新的风貌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传统相比新工笔人物画在色彩、构图、表现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色彩是新工笔画面的重要表现语言,而新工笔画家画面中的色彩不被客观色彩所困,他们所表达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个人喜好、审美意趣等等结合主观思想表现。他们融合中西方绘画,不再遵循固有的绘画理论,开始创作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在技法和立意上推陈出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色彩表现形式。

关键词:新工笔;色彩语言

1当代新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现状

1.1新工笔人物色彩对传统语言的继承

新工笔是从传统工笔画中革新而来的,其实质仍然是工笔画。在研究传统工笔画时,临摹古画也是新工笔画家必修的一门功课,画家们在他们的学生时期都要临摹和研究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卷轴画等等,深入传统去领会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中国画自战国时期起至今,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唐宋时期曾臻于顶峰之境。不管是石窟壁画,又或是宋代青绿山水,颜色均浑厚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以最早出土的帛画来看,它以黑、白、黄、朱为主体,虽使用了最古朴的颜料设色却也完全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绘画水平。

新工笔人物画仍以“六法论”为基础发展,基本技法仍然是三矾九染,仅在此基础上增加拓、洗、喷等传统工笔未用之工艺。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对作品评的美学标准。内容为:“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新工笔色彩于“经营位置”,也可说是“经营颜色”,主要表现为画面色块排列、色彩位置、黑白灰关系、色彩冷暖对比等等。其中不只是传统绘画的研究临摹,更延伸至西方绘画语言中借鉴革新。受传统工笔画影响,新工笔绘画色彩很含蓄,很注重画面意境之美,多数新工笔作品色彩并不很绚丽,色调也很协调统一,与传统工笔人物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宋代的花鸟小品,在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发黄的纸、绢,使得画面的色调更加和谐统一。

谢赫在“六法论”中解释到:传移摹写是强调对经典的临摹。新工笔色彩中的传移摹写除了对传统工笔的临摹之外还有对西方色彩的借鉴,比如学习色彩的运用调和、搭配以及黑白灰关系等等技法并融入新工笔的创作当中。

1.2多元文化语境对新工笔色彩的影响

1.2.1 西方绘画对新工笔色彩的影响

当今社会下,世界经济文化互相渗透,互联网、电子媒介等产业飞速发展,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新工笔画家张见对欧洲文艺复兴绘画风格很感兴趣,他在大学时期就学习和研究波提切利的绘画语言,学习色调和构图等等,然后把它们转换为工笔语言并加以创作。在其成名作《蓝色假期》中,他把线条弱化,将颜色融入线条,使得画面形成了前实后虚的效果。颜色上以蓝色基调为准、整体画面含蓄雅致、富有朦胧美感。他着力于色彩上的个性表达和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其画面不俗不腻,这感受正是画家心灵深处想表达的情感。

1.2.2多样绘画材料和技法对新工笔色彩的影响

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多样性更使新工笔在色彩方面得到充实,在以毛笔为主的绘画工具中,也可添加其他工具制作肌理来丰富画面、如布、纸、海绵、金箔、银箔等,比如银箔,就可以贴在画面需要的地方,然后用硫磺纸压在上面并用熨斗烧制,会呈现出很多漂亮的颜色,烧的越久颜色越深。新工笔创作中运用了喷溅法,揉纸法,撞水撞墨法等等。而后经过多次水洗、大范围摩擦还会让画面产生某种偶然性肌理效果。大面积的平涂容易显得简单呆板,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清水清洗画面,会出现斑驳感,不会显得薄气。

积水和撞色撞墨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技法,利用水与色的碰撞形成偶然性的特殊效果。徐华翎在处理人物边缘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虚化了人物边缘,使得边缘模糊不清。且这些手法又都是服务于画面,若是运用在画面上不合时宜,起反作用的话,画家们就会舍弃,一切都要考虑到画面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以及理念上的体现。

2新工笔人物画色彩语言的具体呈现方式

2.1 当代新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

近年来涌现的工笔画家多数都受到过西方绘画理念的影响,在中国画中引入光线,强化或者弱化光影效果,强调当下审美感受,与印象派相同,更加重视内心感受并借色抒情。色彩是新工笔的重要绘画语言之一,是艺术家传达情感、表现性格的一个重要元素。新工笔画家改变了传统色彩观,规范了画面的整体色调,主观减少了色相的明度与对比度、因为画家们基本上都受过西方绘画的理论熏陶,所以他们在对画面的处理上,既重视环境色的功能,又重视色彩冷暖对比。新工笔画家们把感情寄托在画面的颜色上,使得整副作品处在朦胧雅致的灰色调中。如高茜的《养生主》与《思无邪》,两个色调,分别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养生主》的冷蓝色和《思无邪》的暖黄色在画面中呈现以灰色调,通过对画面层层罩然与洗涤,使得画面更加通透,更加柔和,更具有意境美。

2.2中性色调在新工笔画面中的呈现

新工笔画家中高茜、雷苗、张见、杨宇等人都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其中几人与江宏伟是师承关系。可以说新工笔作品的出现是以江宏伟的工笔花鸟探索为起点的。江宏伟吸取十九世纪西方印象派中色彩和光的表现,将原本平涂的技法进行革新,探索出一条探寻西画色彩效果的道路。

高茜在颜色上和江宏伟作品中的雅灰底色有同有异,只是在颜色构成上增加了一些因素,在莫兰迪色调的影响下,照片更带有优雅之意。作品《两面性》背景统一于黄灰色调,最中间的一面镜子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极其美而亮眼,画面中最重的则是镜子上面的黑灰色小鸟,大面积的灰色使得画面萦绕着宁静的氛围,色彩也更具有女性化倾向。作品《白日梦》以大范围蓝紫灰底色为底色,下有长方形暖黄桌台、最中间是一个电灯,灯里透出的暖暖微光与背景的蓝紫色交织,衬托的电灯格外亮眼,背景的蓝紫色中透出微微的黄光,蓝灰与黄灰交织,动与静的结合,冷暖的重叠相交营造了一种淡雅而朦胧的富有年代的美。

徐累的作品色调大多偏冷灰,冷中有暖,他重视环境色的表现,比如他的作品《绣履之网》中他对布的刻画,凹陷的地方冷色,凸起的地方则是暖黄色,这种冷暖的强烈对比突出空间,显然是被西方绘画冷暖及补色的运用所影响。为了使画面不单薄,充分体现物体的体积质感,他用了非常多颜色反反复复罩染,通过对细节的微小刻画使画面与传统画法比较起来更丰富,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梦境美,使人眼前一亮。

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需要与其他的色彩相融合才能屹立于画面之中。与暖色相融温和细腻,与冷色相融,含蓄理性。画家的主观情感构成感性色调,而感性色调又在画家的笔下勾勒出所希望的真实感,画家运用颜色所具有的主观情感将颜色融汇调和,以抒发不同情感并引起观赏者共鸣。

2.3 色彩语言的主观性呈现

2.3.1 主观性降低明度纯度

在新工笔的画面当中,几乎看不到原色的使用,而是多为中间色与灰色调调和色。传统技法多采用原色层层罩染的方法,新工笔画家多采用多种色彩调和的方法,但又不只是与墨调和。比如徐累作品中的蓝色就不是单一的蓝,其中还加入了黄色、红色、墨、绿色等等颜色调和,使得丰富画面的同时还降低了蓝色的纯度。色彩轻薄雅致,画面呈现出一种高级灰色调,简单纯粹更有意境,使观者更容易被带入画面当中。

2.3.2随“意”赋彩的设色理念

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一书中曾提及“随类赋彩“向“随意赋彩”之过渡更强调色彩主观性,将“随意赋彩”概括为现代中国画用色的规律之一,强调色彩的主观性。谢赫的《古画品录》中说道“随类赋彩”即根据描绘对象的种类不同而赋予其不同的颜色。

由于每一位艺术家在生活经历、审美价值观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随“意”赋“彩”在“意”的表达上也有所不同。他们都讲究按画面需要着色,把色彩当作精神载体和抒发画家心境的语言。崔进的色彩语言非常具有当代的精神语境,他对于传统的继承不单单是纯粹照搬,而是从传统中收集符合当下环境的语言,然后结合整体语境创作出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他的作品《游戏》色彩凝重沉稳,他的绘画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有意营造想象与现实社会交错的世界,他结合中西方色彩的优缺点,把不同的人物造型柔和在一起,色彩搭配更突出画面的整体思想,更具感染力。

在绘画创作的时候,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而后推陈出新。如果不以传统为根基,画面也会变的不伦不类,也就不是中国画。

3展望新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前景

3.1 展望新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前景

3.1.1 传统色彩元素的回归

在中国画色彩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传统色彩理念也应该被重视起来,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老旧过时的,比如敦煌壁画,色彩斑斓,人物形象生动多姿,线条挺拔流畅。中国画从传统敦煌壁画以及石窟壁画中吸取养分,今天为止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画面,在继承传统之下又体现了现代感,不止敦煌,甚至还有战国帛画、青绿山水、秦汉漆器等等都对新工笔色彩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绘画理念的影响,色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只是一味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后果只会让中国画失去传统,脱离中国画本身的语言。在色彩创新方面,我们除了借鉴西方绘画理念外,还应该对中国画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达到借古开今、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结语

新工笔强调“观念先行”,不管是画面的元素,色彩语言等都是为观念表达服务的。通过对新工笔和传统工笔的作品的分析中发现,新工笔和传统工笔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题材的扩大、创作技法的革新、画面的空间等等。新工笔色彩是中西方色彩语言融合形成的,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画家的宣泄。画家们将西方绘画作品中的光引入新工笔的创作,刻意地减弱或者加强光源,还有一些灰色调的使用,使得画面的意境非常之美,带有静谧典雅的韵味。

新的材料技法的运用也使得新工笔画面形式更加多样,让画面的形式质感表现不再单一老套,构图更加新颖,画面更加丰富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之下,新工笔人物色彩的发展既要符合时代性,又不能完全丢弃掉传统的色彩元素,要在保持中国画的基础之上继续探索开拓,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新工笔的未来发展谁人也不会得知,仍然需要不停地探索革新。

参考文献:

[1]王倩.中国“新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出版地: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

[2]高茜.新工笔文献丛书.高茜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3]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杭春晓.幻象·本质一“当代”工笔画之新方向[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5]赵蓉蓉.新工笔绘画中色彩的当代性.中国美术研究.

[6]张见.新工笔文献丛书-张见卷.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7]刘玉.当代新工笔色彩语言形式解析.湖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8]刘霞.新工笔意向色彩研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地点: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作者简介:王雪雪(2000—),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花鸟画创作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