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药用微生物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策略
摘要:《药用微生物基础》是中职院校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复杂性,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药学知识学习与研究,以及未来更好升学与就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然而,该课程相对较为抽象,距离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微生物知识基础,因而传统知识讲解型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自主性。为此,本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对中职药学专业《药用微生物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思路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药学专业;《药用微生物基础》;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一体化;教学策略
引言:在社会快速发展、药学技术持续迭新的社会形势下,药用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激增,药用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中职药学专业作为培养一线工作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必须立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来革新教学模式。在这种境遇中普及开来的典型工作任务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工作任务,极大地促进了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下以“菌种的保藏操作”知识教学为例,分析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思路。
一、专业课程内容制定
基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由《药用微生物基础》专业教师、企业兼职培训导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工作,调研当前企业常用菌种的保藏技术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从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作为一门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课程,该知识点相对复杂、严谨、操作难度大,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制定上,应当首先与生活和企业生产实际相联系,选择药用不同企业常用的菌种保藏技术来构建微型教学活动,使中职学生产生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同时,打破常规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发展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由企业提供实训平台或邀请企业培训导师利用学校训练基地,使学生在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职业情境中学习与实操,以有效锻炼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企业工作调研分析
生产用工程菌菌种的保藏方法有甘油保藏、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液体石蜡保藏、低温干燥保藏几种方法。以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为调研对象,得出以下结论:
甘油保藏方法可以对生产用工程菌菌种进行长期保藏,同时需要添加保护剂以避免0-70℃冰晶的形成和细菌膜两侧离子平衡的破坏。但甘油菌每隔一年需要重新筛选活化,新手容易出错而导致菌种活性降低;
低温真空干燥法保藏菌种对于技术设备有着极高的要求,广泛使用具有一定限制;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需要每隔2-3个月移种一次,只适用于时间较短的菌种保藏;
液体石蜡保藏对于保藏环境和设备的要求较低,因而操作性与可实现性优势较为突出。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中职药学专业的特性以及中职学生在药学微生物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劣势,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和分析,以具体活动为载体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比如,以实际工作案例导入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们探究生产用工程菌的不同保藏方法,以及在对应保藏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条件等要素,并围绕不同保藏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和职业实践,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专业教学过程设计
专业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保障,以实现中职学生药用微生物基础知识增长、专业操作能力与职业规范素养培养为目标,来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具体的项目展开,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描述工作任务
采用模拟工作场景的任务情境,表明现有企业工业生产和食品生产用不同菌种若干,需要学生对不同菌种的特性、保藏要求、适宜温度等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并梳理成工作任务表。而后依据所整理的任务表选择最佳保藏方法,并详细阐述选择该保藏方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贴近真实职业环境和工作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收获完整的职业体验,增强中职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工作流程
活动①: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所保藏菌种的类型、应用范围、保藏要求,以及所选择实际保藏方法等;
活动②: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菌种保藏工作所需的材料、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实践讨论等;
活动③:执行工作计划,监控并记录菌种保藏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按要求准确地完成菌种保藏工作;
活动④:计划执行效果验收,在相应保藏环境中,菌种是否实现了健康成长,是否出现其他异常保藏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设定的改善计划及预期效果;
活动⑤:工作总结,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对菌种保藏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汇报,而后针对成员在菌种保藏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而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培训导师就学生们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思维以及执行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与传统课堂侧重学生对药用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果、理论知识教学与企业实地教学的一体化,因而符合中职药用专业的学科特性和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中职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考核评估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平时成绩占20%+技能提升占40%+企业综合实践占40%”的评价标准,以书面考核、实操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并举的方式对中职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掌握菌种的保藏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菌种进行针对性保藏方法的选择、准确完成菌种的保藏工作等。
结束语
总之,作为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制药的工具和载体,微生物及其相关技术的学习研究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育人目标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来构建《药学微生物基础》课程一体化课程,充分考量了药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是对知识讲解型主导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能够充分保障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体验丰富、职业意识建立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诉求,对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兴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电焊工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21):194-194.
[2]刘涛.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汽车构造与拆装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J].才智,2014(15):217-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