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女拜寿》中杨三春人物特征及艺术创造研究

阮丹青
  
锦绣·中旬
2023年23期
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 海南 海口 570100

摘要:琼剧《五女拜寿》塑造了杨三春的孝女形象,通过杨三春境遇和形象,突出其身上的孝顺品质。在表演琼剧过程中,若想真正突出杨三春的人物特征,则需要加强艺术创造,结合人物特点加强人物艺术创作方法,全面展示人物情感,锻炼舞台功力,对人物动作加以优化,并且展示人物品质,这样才能让琼剧作品表演效果得到提升,增强琼剧剧目感染力。文章结合《五女拜寿》,以杨三春为例,分析杨三春的人物特征,并总结了几点琼剧人物艺术创造实践方法。

关键词:杨三春;《五女拜寿》;人物特征;艺术创作;方法

引言:三春生父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国为民,为民着想,因不愿意与人为伍,甚至公开反抗,结果被严嵩陷害处死。三春父亲对她的性格有极大影响,所以她的教养很好,温良恭俭。三春无依无靠,被义父收养,虽然是杨家的大小姐,但她时常受母亲、二姐和丫鬟的轻视,饱尝了辛酸,深知人情冷暖,但她的性子不变,始终谦卑善良。杨府姐妹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三春被邹应龙的刚正聪明、有胆识、不落俗套的性子所吸引,与他结了婚,两个人十分投缘。成亲后,三春鼓励邹应龙考取功名,并随之去往家乡,住在一间草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幸好邹应龙考上了秀才,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一、《五女拜寿》简介

《五女拜寿》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而且行当齐全,生旦数对,使得唱腔设计流派繁多,对琼剧演员的锻炼和锻炼十分有益。明朝嘉靖时,户部侍郎杨继康对朝廷奸臣严氏的专权感到不满,以年老为托词辞官回乡。在他六十大寿时,他的女儿和丈夫都来给他祝寿,争先恐后地提出要照顾他的晚年。三女儿杨三春,带着丈夫邹应龙来祝寿,却因为礼物太少,被娘家冷落。二妹恃宠凌辱妹妹、妹夫,又挑唆杨夫人将三春与应龙赶出杨府。杨继康一家,因被兄长处死,被赶出京城。二女儿见父亲穷困潦倒,拒不抚养,又因同窗慑于奸佞之势,亦不敢收容杨继康夫妇,以致两位老人与婢女翠云流落街头。走投无路之下,三女儿杨三春讲道义,将两位老人带回了家,照顾他们。三女婿邹应龙陷害严朝宗,还了杨家一个清白。

二、《五女拜寿》中杨三春人物特征分析

杨三春出身官宦家庭,家世十分显赫,这一点在诸多史料中都有所记载。杨老夫人对三春夫妻态度不好,翠云替她抱不平,三春安慰翠云道“想当年,生父惨遭严嵩害,救孤女,多亏叔父杨继盛,爹爹收我螟蛉女,没齿难忘养育恩。”

实质上,能让严嵩如此大动干戈、赶尽杀绝的人,一定是与严嵩有深仇大恨的人,他一定是朝廷里的重臣,或者是当地的重要人物,而且都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杨三春的父亲乃朝中重臣,反对阴谋诡计,嫉恶如仇,与严嵩道意见相左,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两人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矛盾,也没有任何的利益上的矛盾,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去得罪严氏。所以,严世蕃也就没有理由去陷害普通人。杨三春的家庭背景很好,从杨继盛的救命之恩和杨继康的慷慨行为来看,杨三春的父亲和这两位杨家人关系并不简单,至少私人关系很好,两人地位相当,家世也都不错。上古世家,对家族的教育非常看重,也非常严厉。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从杨三春温和性格中,就能看出她的母亲是个贤惠的女人。与之相比,杨老夫人的所作所为,简直让杨家丢尽了脸面。杨三春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有最黑暗的时刻,也有辉煌的日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能保持冷静,这实乃大家闺秀的典范。杨三春所具有的高尚品格,主要体现在仁爱、怜悯、勇于担当、不媚不娇不乞求,也不怜悯,永远坚持德行至上的原则。杨三春为人处世值得后辈学习,其在处理大是大非时,渗透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高贵品质,充满正面力量[1]。

三、《五女拜寿》中杨三春人物艺术创造实践

1.展示人物情感

琼剧表演活动的审美目标是突出人物艺术创造有效性,琼剧是一门很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更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感染。琼剧演员的演出,不管是一字一腔、一颦一笑,都担负着把美的讯息传达给观众、传达感情的任务。只有在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感情沟通的桥梁,才能激发受众对艺术形象的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从而达到舞台与舞台之间的情感共振。一方面,琼剧人物艺术创造实要展示人物情感,把重点放在本真上。琼剧内容大都从生活中而来,是对人生的一种扩大和升华,所以感情表达要以现实为依据。通过更恰当的动作和情境、形象的表演可以将表演效果最大化,并得到观众的认同。另一方面,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有责任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中,把人物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戏曲演员要真正地融入到角色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角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自己的人物形象和内涵,从而在感情上找到共鸣。

《五女拜寿》中贫苦三女儿杨三春,诚心诚意地带着满怀抱负的三姑爷邹应龙去祝寿,结果被冷落,二姐双桃仗势欺人,更是挑唆杨夫人把三春夫妇从杨府撵走。没过多久,杨继康的堂弟杨继盛因谋反不成,反而被屈杀,连带杨继康也被剥夺了官职,被赶出京都。霎时之间,河氏一族四散奔逃,只剩下丫鬟翠云一人,忠心耿耿的陪着两位父母。谁知这对鸳鸯眼见两位老人穷困潦倒,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不肯赡养他们。陈松年是其同窗,忌惮严嵩的权势,不敢收留他,大女婿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正人君子,想要飞黄腾达,竟然拜严嵩为义父,他当然不会收杨老。当时天气寒冷,杨继康夫妇和翠云在大街上流浪,面临绝望,但意外遇到三女儿杨三春。三春不念旧恶,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好生照顾,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顿饭,但也让两位老人感到了极大的温暖。三年之后,三姑爷邹应龙在朝中做官,设计斗倒严氏,还了杨家一个清白。这一日,杨夫人的生辰到了,她的女儿、女婿们也都到了。杨老夫妇把那个不知羞耻的大女婿赶了出去。贪婪的两人见父母将翠云收为义女羞愤而去,陈松年也来赔罪,杨家历经盛衰,在寿堂中展现出一幅敬老尊贤、姐妹互敬互爱、乐享天伦的感人情景。在表演杨三春人物特征时,要将其被父母嫌弃赶出门时的心痛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其看到杨老流落在街头时,还要展现出其内心心痛、怜悯、善良的情感,最终在寿堂上与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则要表现出一种美好的情感。只有全面展示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才能让整个琼剧剧目的表演过程更加饱满,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欣赏体验。

2.锻炼舞台功力

琼剧人物创造是一种综合艺术,只有通过声腔、肢体等舞台功力的综合体现,才能将人物完美地表达出来[2]。为此,琼剧表演者要注重锻炼舞台功力,不断地充实艺术积累,提升综合素养,才能真正领悟到琼剧内涵与美的价值。首先,要提升文化和艺术素养。琼剧演员的演出水准往往取决于其艺术素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从经典的琼剧作品、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身上吸取营养,实现二度创作,开创一片新天地。其次,琼剧表演者要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琼剧演员对真实人生经历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其在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一个有了一定人生阅历,又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知的演员,在表演中总能轻松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情感。最后,琼剧表演者在锻炼舞台功力时还需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除了日常的真情导入,琼剧演员还需要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想象来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增添一些出人意料的新意,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戏剧作品的情感。例如,《五女拜寿》中,翠云迷迷糊糊的告诉老爷、老太太住在城隍庙及饥寒交迫的消息时。杨三春心急如焚,步履匆匆,顶着风雪,独自一人向城隍庙赶去。她一看到父母,就跪倒在地,连声道歉“女儿不孝,不知爹娘落难受苦,来迟了。”观众见状,既为老夫人害臊,又暗暗祈祷杨三春能无视老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杨三春心胸开阔,并没有因为老夫人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依然恪守着孝顺父母的职责。表演者在具体表演杨三春时,要将其身上的孝顺、大度、心胸开阔的人物特征表现出来。然而,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有良好的舞台功力,才能进一步的拿捏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表情,从而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

3.优化人物动作

邹应龙中了举人,做了巡抚使。为了方便查访百姓,脱下官服,换上文士服,忽然回到家中,三春又是惊讶,又是欣喜[3]。一见到自家夫婿,她就知道自己又输了。三春连忙说了几句好话,又说了几句“官人,你回来了!面对郎君喜盈盈,书生还是旧衣巾。官人啊,秋闱赴试数月整,天天盼你转家门,不得功名不要紧,夫妻相守过光阴。”这番善解人意的话语,让气氛变得轻松,道明了名利得失的利弊,说出了两人白头偕老的道理。三春能拿得起,能放下,不输于男人!误以为邹应龙与严氏结怨,并且以划清夫妻界限为底线,坚决要把“肮脏”的印章扔掉。在展示人物特征时,当三春见到夫婿回家,即可融入一些兰花指等娇羞的动作,表示出自己内心蠢蠢欲动的情感。当其误会邹应龙亲仇不分与严嵩结拜时,即可融入一些甩袖动作,以表现出内心的气愤。

4.突出人物品质

恰逢朝廷撤销对杨继康的处罚,适逢其六十寿辰,好事成双,杨府大摆筵席,以示庆贺。现在的杨三春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邹应龙的俸禄足以养活一家人,家境也好了不少。金银瓷器,珍珠玛瑙之类的贵重之物,他们或许买不起,但过生日时,却能拿出足够的钱来。三春夫妇,并没有在市场上买到什么价格不菲的礼品,只是不断地拿出自己亲手缝制的千针万线的布鞋。这两双布鞋,倒不是寒酸,也不是小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孝顺。然而,三春的这一举动即可表现出其坚守平凡、不畏清贫、恪守本质以及诚信孝顺的品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琼剧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目前,琼剧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开端,要保持琼剧风格,提高琼剧表现力,才使其展现出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形态。为此,这就要求每一位琼剧表演者都要提高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丰富唱腔、锻炼肢体等技巧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方法,注重探究人物特征,使琼剧情感表达更为直观、有效,以此来巩固和提高琼剧艺术的品牌地位,推动琼剧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刚花.梅戏的未来不是梦——观演青春版《五女拜寿》杂感黄[J]. 黄梅戏艺术,2012(1):44-45.

[2]张敏.《五女拜寿》原生代传衣钵探究[J]. 戏剧之家,2019(8):28.

[3]潘路路.从戏剧到电影——经典越剧电影《五女拜寿》创作史研究[J]. 电影评介,2021(2):47-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