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陈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它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批判性思维具有两个维度:认知技能与情感倾向。前者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后者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正义、爱情、快乐、仇恨、讨厌、美感等。批判性思维最终将促成创造性思维,因为它既能看到不足与负面影响,又能逐步发现正能量。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教育部2020)。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可以在读后续写课堂上的学习和活动中获得这些能力。思维品质是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新高考背景下,读后续写题型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阅读过程能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逻辑性能力,续写过程能发展其批判性和创新性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探究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乐于引导学生在完成课文的解读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思维品质的主要影响如下:其一,提升创新思维。在续写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对故事发展的后续、结果进行分析,为避免文章落于俗套。高中生会主动对故事结尾或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力求让故事变得更加新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思维。其二,提升逻辑思维。除保证文章的新颖性外,学生还要保证自己的作品与原文能够有效衔接,这就要求其根据原作者的语言习惯、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等,完成作品的创作,力求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与原文有效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逻辑思维。其三,提升批判思维。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作者的想法进行创作,也可以让故事情节出现自然的转折,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设想,从而将自己独立的判断融入到作品中,进而得到批判思维的提升。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由于高中英语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当前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整体考虑知识的合理性,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批判性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帮助学生较快学会课堂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各种兴趣组合,参照个人现状确定授课标准。同理,学生也得给自己设立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探索所学知识,逐渐明确所学内容的深刻含义。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读后续写的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材,通过阅读与分析确定故事框架,在此基础上明确故事核心,设定续写主题;其次要把握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语言风格和行为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文章;最后要仔细推敲故事语言,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故事主线,确定合理的叙事框架。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将时间分配给各个环节,合理设计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在教授新课《The Name》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人物介绍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再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短剧,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行为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续写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感受英语语言风格;最后对写作任务进行布置并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指导。对于一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写好英语作文是一个较大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创作。
(三)梳理文本情节
在学生刚接触读后续写文本时,直接要求他们进行输出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因为读后续写内容考查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统一性,所以认真赏析文本语言格外重要。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语言练习活动,将语言知识点学习置于语境中,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续写阶段相应的支撑信息。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能为学生续写打下基础,而且能发展其批判性思维。一般英语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线,要使同学们明白英语课文中的剧情发展趋势,清楚各篇章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在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行高品质的再创作,这就需要老师对课文的情节和结构进行引导。根据这种论证,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运用思维导图来理顺课文的情节,在读的过程中,把情节的起因、过程、结果等因素加入到思考导图之中,以结构清晰、内容简洁的导图为主要的读物,在正确理解情节的前提下,对英语的课文进行合理的扩展和扩展,以保证后续的文字与原著的结构、情节的联系,从而防止因情节突兀、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后续作品不能达到标准。在完成了续编作业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画出一幅与原画相连的思维导图,确保了学生所完成的内容与原著内容的衔接,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更为明朗。
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重视思维品质的建构与发展,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其是课程改革下诞生的读后续写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于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和语言能力提升将产生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嘉.思维品质视野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2(27):58-60.
[2]王俏霞.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J].学园,2022,15(27):24-26.
[3]廖成銮.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2(18):146-148.
[4]游艳.批判性思维与读后续写的互动影响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8):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