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研究
摘要:我国各级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全民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事业的主阵地,是实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战场,履行对民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科学观念培育、科技文化传承、科技创造力启迪的职能。“基于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研究”课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认真学习借鉴城市科技馆的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密切联系吉林省吉林市相关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吉林市科技馆在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上所取得的成绩,尚存在的不足,应采取的对策与求索方向,做以集中研讨,为吉林市科技馆助力吉林市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力服务作用发挥得更好建言献策。
关键词:吉林市科技馆;市民科学文化素质;需求考量;结合考量;创新考量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旨
科学文化就是生产力,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国与国、地域与地域、城市与城市、各行与各业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凸显对科学文化的竞争。我国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培育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到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全面落实,再到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足见国家意志、发展轨迹、发展成果与发展方向。
我国各级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全民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事业的主阵地,是实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战场,履行对民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科学观念培育、科技文化传承、科技创造力启迪的职能,一手抓科学文化普及实务,一手抓科学文化普及科研是科技馆工作的“鸟之两翼与车之双轮”,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这些经验积累与科研成果都是支撑科技馆开拓进取、创优增效工作的宝贵财富。这其中,不乏城市科技馆在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树,综合归纳其成果,包括:科技馆科普功能、科普服务策略与方法、科普资源整和挖潜、科普特色基地建设、科普示范工程建设、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科技馆建设、高质量科技馆新馆建设等多方视域与多个方面。
本课题聚焦“基于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研究”这一视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认真学习借鉴城市科技馆的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密切联系吉林省吉林市相关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吉林市科技馆在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上所取得的成绩,尚存在的不足,应采取的对策与求索方向,做以集中研讨,为吉林市科技馆助力吉林市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力服务作用发挥得更好建言献策。
二、本课题研究的三个主要论点
(一)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格局”与“本区域”的需求考量
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格局”需求,即为“懂全局”,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讲政治、顾大局。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本区域”需求,即为“明市情”,旨在厘清和建立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人所长、明己之短、立足市情、开拓进取的出发点。
1.“大格局”需求与“本区域”需求相结合的理论出发点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科技强的前提是科学文化强。据此,懂全局”的需求首先体现在深入贯彻国家深化科教兴国战略总体目标上。要认真贯彻遵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基本精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头号任务的基本国情、国家科协对发展科技馆工作的要求、国内城市科技馆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典型经验;“本区域”需求概念是立足吉林市市情所需概念。
2.“大格局”需求与“本区域”需求的实践立足点
每一所城市科技馆的作用与价值,就是要体现在为城市市民科学文化普及提供最佳服务上,吉林市正处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实现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使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在全省率先发展的目标。突出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融合城市历史与现代文化,强化滨江山水城市特色,建设成为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攻坚阶段,需要市科技馆进一步发挥好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智力服务作用,因此,本选题的实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为及历史加快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治理服务上。以“大格局”需求为出发点,以“本区域”需求为立足点,明确形势,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增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思想认识,增强打破现状、开拓进取的敏感意识与紧迫意识。
(二)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本作用与硬件支撑的结合考量
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本作用,即为对从国家到地方层层科技馆单位和科技馆工作者的本体作用,其作用要在进一步调动好和发挥好能动作用上下功夫。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硬件支撑,即要加强物力和财力的硬实力。
1.人本作用为能动性重要性因素,积极提高科普服务质量
吉林市科技馆建设2017年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2020年正式启动,显现出崭新的场馆面貌和不断提升的科普服务水平。这其中有着传统经验与创新做法的双双贡献,但在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目标下审视,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更加奋发努力,创新举措。其进一步分发努力的关键点,自然在于科技馆人的作用。具体到吉林市科技馆,要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科技馆科普服务先进经验与理路成果,分析吉林市科技馆科普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积极提高科普服务质量的参考性对策,并积极应用于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实际工作中。
2.硬件作用为保障性支撑性因素,努力打造新型场馆
借鉴兄弟省市科技馆新型场馆建设经验,分析吉林市科技馆场馆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吉林市科技馆场馆建设模式提出加强素质科技馆建设的优化建议。要积极加强吉林市数字科技馆“合成手段”建设,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的合成手段,为大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建构好和利用好互联网+模式。
(三)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创新考量
1.加速数字科技馆建设的科普优势
数字科技馆对实体科技馆职能拓展和延伸的价值,提出数字科技馆建设既依托实体馆建设,也必依赖互联网+模式,能够让科技馆的展示形式更加的多样化、灵动化,在互动过程中让受众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
2.打造数字科技馆的基础与特色
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国与国、地域与地域、城市与城市、各行与各业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凸显对科学文化的竞争。我国各级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全民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事业的主阵地,是实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的主战场。吉林市数字科技馆建设要加速推进,在数字科技馆功能设置、建筑造型和结构、展示理念和形式、科普项目分类组合、集群推出的设计,力求做到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储备好实力。
参考文献
[1] 胡丁予.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促进吉林市经济振兴[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07)
[2] 田婷婷.关于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探究[J].科技风,2019(30)
吉林市社科联(院)2022年度立项课题,名称:基于加强吉林市科技馆建设提升吉林市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研究,编号: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