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国家一直在为下一代的素质发展和教育投入大量的研究经历和教育资金,下一代的发展就是民族的未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2021年一项关于教育行业的重大政策落地,那就是双减政策。双减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校内作业负担的减轻,其二是减轻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而从其落实至今的成效来看,的确是能够实现学生减负目的的。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也充分响应五育并举的教育号召,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涯做到文艺、体育、科技、劳动教育一应俱全。数学学科的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备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内,学生们或许能够取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想要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的生活化实践研究,需要基于当前已有的小学数学科目培养现状展开探讨。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往往存在一大误区,就是只求形式化而缺乏实质内容,教学流程化,脱离了从生活实际中获取知识的直接想法,也背离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展开生活化实践的初心。数学教学课堂看似生机勃勃,前景无限,但其立足点仍旧是数学课本上的教材知识,着眼点仍然是数学考试科目当中的各种考题。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学生缺乏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生活当中数学原理的探究兴趣,因此需探讨如何进一步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方向不够明确
提前确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最终方向是开展实践化教学的总指挥棒,如果选定的教学方向不正确,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使教学目标南辕北辙。在双减政策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导向,需要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受教育者是希望能够借助于数学科目的学习使自己掌握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的有力武器,并且学会适应个人生活及群体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需要在数学知识原理的学习基础上,及时将这些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要有由学习到运用、到实践、到反思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形式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
大多数学知识都是由生活中来,然后再到生活中去的,所以把握住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之处,这就考察了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关联的敏感度。尤其是双减以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接受经验化的教育观念,并且将其实施在教学课堂当中,但他们对于这一部分教学理念又不够深入,经常会选择一些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教学素材,这样就难以达到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贯穿的教育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解决策略
(一)数学教师积极端正数学科目生活化实践的态度
至今已有诸多的教育改革政策一一落实,但仍有一部分教育者还深深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沿用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认为采取生活化实践教学,并不能实际上的提高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要想真正改善这一教学局面,就应该要引导教育工作者在尝试数学生活化实践时掌握好生活化的教学程度,不要为了使其看起来像生活化教学而硬性推进生活化教学。同时还应该要把握好这一生活化实践教学的形势和进度,要尽量选择与小学生所处时代相同的教育形式,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
比如小学阶段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数学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开展生活化实践教学的素材。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支付时代,很多线下支付行为都可以借助于支付宝、微信这样的线上支付方式完成支付交易,并不需要接触到人民币。但是在一些还未开通线上支付的平台或者是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当中,我们还是可以见到不少利用人民币完成的交易现象。比如在菜市场购买的过程中就经常会使用到人民币,而且这一场景也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相信大部分的学生也都会有陪家长去菜市场购物的经验体会,所以基于此展开的生活化实践教学,就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其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教育情境
不少教师受教学思维的局限,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发在教学课堂上为受教育者创设与其生活过程有关的教学情境,也是可以达到生活化实践教学目的的[3]。但是所创设的教育背景一定要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与其生活过程相类似。为小学生们创设与他们自己生活较为贴近的学习情境,能够更加方便他们在这一情境当中展开有效思考,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其实数学学科并不是高高悬挂、脱离实际的一门学科,数学道理就蕴藏在我们身边,也能够更好的接受日常学习的数学科目内容。
比如在学习关于面积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们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户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在户外学习的过程中,践行五项管理当中所提到的体制管理,也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初步的面积教学,可以让学生简单比较两个物体面积之间的大小,以及两个物体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可以在实践生活当中找到影子的,比如当家长们要求孩子将托盘放在垫子上时,孩子就需要对比托盘底部与垫子的面积大小,从而确定是否能够全部放在垫子上。当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应用于生活史,也会反向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今年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学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也对于小学数学科目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指引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教育视角放长远,需要实现小学生六年级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着重关注五育融合的教育思想。只有结合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实际为其精心设计生活化教育实践方案,才能激发起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真正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形成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思考,找到抽象数学学科当中与实际生活相契合的点,加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渴望,让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红英.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1.
[2]聂金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 2019.
[3]冉志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 考试周刊, 20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