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摘要:在开展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工作时,应当保证植物可以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符合当地的审美标准,进而通过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有效发挥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及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是,园林植物配置工作完成之后,后续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并没有跟上,进而导致工作成果降低、效果变差。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引言:每一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功能,我们要依据科学配置。假如两个物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一个物种最终将被淘汰。城市景观开发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改善城市微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遵循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相对平衡稳定的植物群落,建立人与生物世界互动的新秩序,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创造科学美、生态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新景观。研究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养护及其优化对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园林植物合理配置的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固定的位置和功能,只有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才能有效规避同类植物间因竞争被淘汰的风险,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植物景观设计是根据植物的个体或群体美来创造各种景观,包括对原始自然植被的利用、排列和改造,以及对单个植物或植物组合的修剪和塑造。完美的园林工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和美观性。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自然美是设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创造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在城市中形成大面积的自然植被,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在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建设中,应体现景观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服务功能和群落组成结构合理性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建设区域特色景观。人工植物群落的建设应遵循自然理念,遵循近自然景观设计、乡土植物景观设计和保护性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结合植物的季节变化营造时空意境,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营造适宜的景观特色,并采用适宜的森林经营措施控制群落演替,优化植物群落景观结构,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的城市园林景观。
2优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策略
2.1建立多样化的植物群落
地球上的生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的生物组成,相辅相成,促进生态平衡。城市园林如果选择单一的植物,则会显得单调缺乏美感,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多样化配置植物,乔木、灌木、花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按一定比例配置,有利于形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节丰富的多层混合群落。
2.2色彩搭配配置要点
植物颜色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不同的色彩,可保证植物的整体性,保障景观的观赏性以及艺术价值,所以植物景观设计的色彩方面十分重要,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及艺术价值。在保证植物生长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植物色彩的搭配,从而完成色彩的配置与设计方案,体现植物景观的完整性,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要。色彩搭配需要与周围环境融合设计,才能保证色彩设计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为一体,进而提高植物配置艺术价值。
2.3科学彰显植物的内涵
植物的内涵是指植物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包括其自身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其与周边景观和建筑是否相符合等方面的因素。通常人们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往往会将其看作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种类、质地、色彩及搭配方式等,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中所具有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为人们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园林景观。首先,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气候条件,选择与城市景观相适应的植物,特别要注重本地植物与树种的引用。同时,对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保障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4提高植物造景的动态效果
动态效果是植物造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动态效果,并结合植物配置原则和相关技术,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植物是最能够代表“生命力”的物种之一,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意向美,只有结合周围环境将植物的优势充分突显,利用花草、乔木、灌木的综合利用与搭配,才能够将造景设计中的层次感、韵律感等特点发挥到极致。利用植物本身的林冠线、轮廓线与天际线,综合考虑植物后期的生长特性,在不影响观赏效果的情况下,合理搭配植物之间的颜色效果,利用象征、神韵、模仿等方式,提高植物造景的艺术效果与动态效果,全面掌握环境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性。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有效措施
3.1浇水松土
适宜的水分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基础,其对植物成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园林植物养护工作时及时开展松土浇水工作至关重要。在完成一片区域的园林配置工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当针对该区域进行浇水工作,保证该项工作有序开展。
3.2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城市园林建设工作能否成功,是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理念,有效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病虫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生长质量的好坏有关,因此有效开展松土浇水、修剪造型以及施肥工作来提升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对于从根本上进行病虫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植物生长质量,强化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且在对植物进行修剪的过程中可以对染病染虫的枝条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空间和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彰显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园林造景将园林绿化转化为特定的景观设施,景观的维护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不断解决景观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合理的维护管理方法,才能改进景观维护工作,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吴浩.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554(31):76,88.
[2]李大力,赵云彦.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8):43.
[3]陈明慧.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和养护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9(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