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龙光明
  
科学与建筑文集
2022年31期
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省江门市 529200

摘要:锅炉是发电厂三大主要设备之一,它对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锅炉正常运行中,其各项参数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所有参数之间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为了保证电厂锅炉运行状态稳定,需要对锅炉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和动态调整,而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主蒸汽的温度及各受热面的壁温。因此,在锅炉运行中要注意调整制粉系统运行方式,进而解决主蒸汽温度及壁温的大幅度变化。鉴于此,文章以某发电厂作为实例,对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锅炉;制粉系统;壁温

某发电厂l,2号100 MW机组采用武汉锅炉厂生产的WGZ-410/100-4型锅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直流煤粉燃烧器,均等配风,悬浮燃烧方式。1号炉每台燃烧器布置有3个一次风口、4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口,;2号炉每台燃烧器有3个一次风口、3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口。煤粉气流四角射人炉膛后形成两个假想切圆,l,3号角煤粉气流沿小切圆射入,2,4号角煤粉气流沿大切圆(0 700)射人。每台炉配备2套筒式钢球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制粉乏气作为三次风沿对应大小切圆射入炉膛,以利用未分离掉的煤粉。运行中发现1,2号炉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和参数影响较大,1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扰动较小,两侧主汽温偏差不大,锅炉运行相对平稳,基本能满足机组低负荷运行要求;但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的扰动明显增大,锅炉燃烧稳定性变差,且两侧主汽温度偏差大,1号管汽温较低,不能满足最低参数要求。

一、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对锅炉燃烧和参数的不利影响,根本原因是其乏气作为三次风进入炉膛后降低了炉内温度,对炉内燃烧产生了较大扰动,使燃烧不稳,煤粉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缩短了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导致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锅炉排烟温度升高、飞灰含碳量增大,使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1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

三次风是将制粉系统的乏气送入炉膛燃烧,以利用乏气中的煤粉,它具有风量大、风速高、风温低的特点。由于制粉系统的给煤槽不是封闭的,系统运行中大量冷风由下煤管处进入,直接降低了干燥风温;同时制粉系统漏风量增大,也减少了高温风的进入,使作为三次风的制粉乏气温度较低。三次风温度低、煤粉含量大,着火困难,加上锅炉燃煤与设计煤种相差较大,最终降低了炉内煤粉气流着火、燃烧的稳定性。

三次风对炉内燃烧扰动不仅与其本身特点有关,而且与三次风口布置的位置有关,1号制粉系统所对应的1,3号三次风沿小切圆射入,射流距炉内火焰中心位置相对较近,着火燃烧较快,对炉温影响较小,对炉内燃烧的扰动就小;而2号制粉系统对应的2,4号三次风是沿大切圆射入的,射流距炉内火焰中心位置相对较远,所携带的煤粉不能及时达到着火温度。

1.2三次风对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飞灰含碳量是由于煤粉在炉内燃烧不完全造成的。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引起的飞灰含碳量增加,总的说来是由于大量低温三次风进入炉膛,降低了炉内温度,推迟了煤粉气流着火,使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缩短,从而增大了煤粉含量(主要是三次风所携带的大量低温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量),增大了飞灰含碳量。制粉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造成飞灰含碳量增大的程度也有所不同。1号制粉系统运行时,1,3号三次风射入,离火焰中心较近,加热快、着火迅速,煤粉在炉内的燃烧完全程度高,飞灰含碳量变化不大;2号制粉系统运行时,其所对应的2,4号三次风沿大切圆射入,煤粉气流离火焰中心位置较远,着火时间推迟,不完全燃烧增大,飞灰含碳量增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由于三次风量进入炉膛较多,炉内温度相对降低多,煤粉在炉内的着火、燃烧推迟,加上三次风中的大量煤粉不能及时着火燃烧,不完全燃烧量大幅上升,飞灰含碳量增加。

1.3制粉系统运行对排烟温度的影响

制粉系统运行时系统漏风,尤其是1,2号炉制粉系统给煤槽不封闭,从下煤管处进人大量冷风,减少了空气预热器的进风量,使排烟温度升高。大量低温三次风进入炉膛,降低了炉膛温度,使着火推迟,炉膛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升高,也导致排烟温度上升。制粉系统漏风越大,火焰中心越上移,排烟温度上升幅度越大。所以双制粉系统比单制粉系统运行时的排烟温度上升幅度大。

1.4制粉系统对过热蒸汽两侧温度差的影响

沿炉膛宽度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速的不同,是导致两侧过热器吸热不均产生热偏差的原因之一。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引起两侧主汽温偏差的大小也不同,这是由于三次风对炉内烟气旋转动量的影响不同所致。1号制粉系统运行时,1,3号三次风沿小切圆进入,对炉内烟气的旋转力矩小,炉内烟气的旋转动量增加不多,炉膛出口烟气旋转小,烟气偏差小,所以过热蒸汽两侧温度偏差小。2号制粉系统运行时,其所对应的2,4号三次风沿大切圆射入,较高的三次风压对炉内烟气旋转力矩较大,在炉膛出口产生的较大旋转,使两侧过热蒸汽温度偏差增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l,3号三次风与2,4号三次风相互干扰,对炉内烟气旋转力矩较小,所以两侧的过热蒸汽偏差较小。

二、采取的措施

2.1合理调整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低负荷时尽可能单制粉系统运行,降低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封闭给煤槽,保证制粉系统严密性,减少外部空气漏人制粉系统,及时对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清灰,增加受热面传热能力,提高热风温度,以利于三次风煤粉着火燃烧,减少对炉膛燃烧的扰动。三次风喷口改造为水平浓淡相喷嘴,使浓相煤粉气流进入炉膛时在向火侧,淡相煤粉气流在背火侧,以利于煤粉及时着火燃烧,从而减少因三次风煤粉着火困难对炉内燃烧的影响。低负荷运行时,在保证制粉干燥风温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制粉系统再循环风门,减少三次风量,降低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保证锅炉低负荷稳燃。

2.2合理调整燃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减少上排给粉量,增加下排给粉量,降低火焰中心位置,延长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合理配风,保证炉内气粉混合良好,保持炉膛出口最佳过剩空气系数。

2.3确保制粉系统的严密性,减少系统漏风,增加空气预热器进风量,提高三次风温,减少因三次风进入而引起的炉温降低,加快煤粉气流着火燃烧速度,降低火焰中心位置,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降低,同时减少烟道各部漏风,保持受热面清洁,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的目的。

2.4均匀炉膛热负荷,降低炉内烟气旋转动量。合理配风,使各层喷燃器出口风速一致,煤粉浓度相同。调整炉内火焰,使其分布均匀,火焰中心位置适当。由于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两侧主汽温偏差较大,在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适当开启制粉系统再循环风门,降低三次风射流对炉内烟气的旋转力矩,并适当关小对应2,4号角上二次风挡板,降低对应角的射流强度,减少炉内烟气的旋转动量,使炉膛出口烟气偏差减小,实现两侧主汽温基本平衡。

参考文献:

[1]雍巍伟.1000 MW燃煤机组低负荷制粉系统运行优化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10):198-199+210.DOI:10.16525/j.cnki.14-1362/n.2021.10.078.

[2]门宁.优化制粉系统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经济性[J].南方农机,2018,49(16):71+78.

姓名:龙光明(1975.11.24),性别:男,籍贯:湖南,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工程师,职务:设备专责,研究方向:电力工程,锅炉。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