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旅游业对绿色金融补偿机制研究

王丁凡
  
赣商
2023年7期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绿色金融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对政府财政信用担保以及利息补贴依赖过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将补偿机制引入绿色金融有助于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政府财政的二次分配为基础,对绿色金融的补偿机制呈现明显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本文着重于构建旅游业对绿色金融的补偿机制,致力于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补偿机制;旅游业

一、引言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绿色金融的发展踏上快车道,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化巨大,空气质量大幅提高,雾霾天气也得到有效控制,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同样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带着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但是绿色金融往往面临投资周期长、利润小、风险高等问题,且绿色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有着更大的风险敞口。这一部分风险敞口主要通过政府补贴,或者政府通过背书把这部分风险转移到政府身上。然而生态环境的治理耗资大,且生态环境公共品性质也增加了治理难度,如果完全由政府承担,会增加政府负担,而且不能把市场的力量利用起来。本文通过对绿色金融的补偿机制的研究,以政府二次分配作为支点,将部分旅游业带来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政府生态环保基金,作为绿色金融的担保或者利息补贴,以此可以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二、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

2016年我国的环境治理成本占我国年度GDP比重高达9%,而我国2016年的GDP增速为6.7%,考虑环境治理成本,实际GDP为负,此时,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2015年9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首次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时间节点来看2016年是我国的绿色金融元年,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转折点。

随着“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迎来了提质增效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旅游总收入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到2019年国内游客旅游60亿人次,旅游花费57250亿元,人均花费953元,旅游市场已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虽然最近3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都大幅下滑,但是疫情结束以后的旅游业的强力恢复也让我们看到未来旅游业更加庞大的市场。从时间上来看旅游业与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线性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而生态环境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业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程度上说绿色金融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旅游业对绿色金融的影响机理

1.外部性理论

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补偿。旅游业发展可以降低绿色金融正的外部性。但是因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的补偿,而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绿色金融需要政府来主导,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利息补贴,或者通过对绿色信贷进行背书来降低银行风险。

2.直接影响

旅游业展现出发展潜力并带来增收时,表现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最后刺激政府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政府将部分旅游业收入投入绿色金融,降低绿色金融风险,提高绿色金融产品收益率,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绿色金融规模,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3.间接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商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增加了当地的资金需求,因此可以扩大绿色金融的规模,提高绿色金融的盈利能力。

四、绿色金融补偿机制基本框架

在遵循公平正义的前提下,补偿机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绿色金融补偿机制应尽可能提高补偿效率,通过对绿色生态资源利用相关主体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使从绿色金融发展中获得利益的人增加的效益足以弥补此过程中其他人蒙受的利益损失,从而达到宏观上所得大于微观上的所失,长远利益大于短期利益,逐步实现帕累托最优。

绿色金融补偿机制由补偿主体、筹集途径、筹集标准三大核心要素祖成;绿色金融补偿资源发放机制由受偿主体、发放途径、发放标准三大核心要素组成。从补偿责任确立机制、补偿途径选择机制、补偿标准确定机制和补偿实施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绿色金融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绿色金融补偿责任确立机制

一是补偿责任主体的确定方式。采用明晰产权和利益相关者识别。二是生态资源开发的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和需求,其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三是绿色金融补偿主体,补偿主体为商业银行和其他发放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的金融机构。银行发放绿色信贷,是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这些绿色信贷或有比普通贷款更大的风险敞口,或有着更低的利率,二者都实际上影响了银行的利润。

2.绿色金融补偿途径选择机制

一是补偿资源筹集途径。包括由政府持股的景区门票收入、旅游业拉动的部分当地税收、政府开发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的土地出让金、财政拨款、市场融资以及各类社会资金等。二是补偿资源发放途径。基于对补偿对象的补偿资源发放途径:通过政府收集到的补偿资金,按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数额大小,按比例发放。

五、政策建议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明确生态环境的产权,把部分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重新投入到绿色金融,让绿色金融得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一群.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以云南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张林波,虞慧怡,李岱青,等.生态产品内涵与其价值实现途径[J].农业机械学报,2019(6):173-183.

[3] 胡士春,严建中,高玮.支持江苏绿色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9,(02):99~107.

[4] 饶淑玲,陈迎 .中国绿色金融:现状、问题与建议[J].阅江学刊,2019,11(04):28~38+121~122.

[5] 胡旭珺,周翟尤佳,张惠远,等 .国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8,46(02):76~79.

作者简介:王丁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