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公民法治意识提升日益重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相对不足。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应对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困境;对策
高等院校历来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教育中,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开展法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我们看到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存在教学课时不足、教师法律知识储备薄弱、教学方法刻板、学生主动性不够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本文中,笔者将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具体解决路径。
一、高职院校进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化教育,是人的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等诸方面的现代化,其中法治素养的提升契合了人的现代化进程。一位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法治思维、价值评判和法治实践中,具备更明显的现代化指征。
其次,加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各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日益青睐,以交通类职业院校为例,我们的毕业生未来在交通运输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一线领域就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是今后求职的必修课。只有在法治教育的熏陶下,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一名高素质技能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职院校认识到法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当中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差距,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程内容相对固化,教学方式单一
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此课程中主要有六个章节的内容,法治部分为最后一章节,从课程的授课内容看主要有四个小节,课时方面不同学校有不同安排,一般不会超过三次授课,也就是六个课时。从授课时长上我们不难看出,授课时间较短,在如此短的授课时间里往往很难完全达到授课目的。另外,高职院校目前在法治素养方面的授课,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学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此种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效果有限。
(二)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未设置法学院或法学专业,法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而思政教师涉及的专业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或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辅导员涉及的专业更是各有不同,以上两类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经验,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多偏重于政治引领或简单枯燥的“灌输式”授课,没有更好的开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更没有与社会资源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或让社会资源走进校园,此种背景之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有关法治教育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法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环节,但很多高职院校把法治教育当做一项可有可无的附属性教育活动,有时间的时候适当开展,没有时间或精力时则可忽略。这体现了部分高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高校的考评机制中,法治教育考评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此种考评机制作用下,学校很难在法治教育培养中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等资源。
三、高职院校完善法治教育的对策
为充分提升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水平,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要求,建议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法治教育。
(一)进一步优化法治教育课程设置
首先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系统化设计法治教育课程内容,不能仅依靠《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内容作为依托。可以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适当确定法治教育比重;其次,法治教育应该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比如可以与专业课相结合,在专业领域涉及专门的法律知识,提升与学生的契合度;最后,在校园活动方面更多涉及法治教育,比如邀请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进校做讲座,在学校组织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进法院等机关参观,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学校组织普法活动等。
(二)进一步整合优化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招录部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的教师,为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教学和日常管理过程中,适当融入法治教育相关内容,这需要对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进行一定的法律基础培训;最后,应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比如教师可以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仲裁院的调解员等社会职务,拓宽教师法律视野。
总之,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法治教育发展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建议各高职院校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推进职业院校法治教育改革,提升高职院校总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茜.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湖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9):82-84.
[2]徐松.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的路径研究[J].法治博览,2023(27):151-153.
[3]侯宁远.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132-134.
[4]陆辉.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52-55.
[5] 李红玲.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110-147.
[6]栾云镪.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J].法治与社会,2021(6):164-165.